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长远,有着“上海之根” 的称呼。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区境南北长约24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605.64平方千米。截止到2013年末,总共有户籍人口595378人。常住人口173.66万人。2013年松江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2.68岁,其中男性80.16岁,女性85.26岁。
全区辖4个街道、11个镇:岳阳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泗泾镇、佘山镇、车墩镇、新桥镇、洞泾镇、九亭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叶榭镇、小昆山镇。区政府驻园中路1号。境内有国家级松江出口加工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市级松江工业区、松江科技园区和五厍农业园区。
主要河流有流贯南境的黄浦江,以及淀浦河、泗泾塘等。工业以机械、轻纺、冶金、化工、电子、食品等行业为重点。国家商品粮基地和上海市副食品基地之一。特产有“四鳃鲈鱼”等。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沪青平高速公路、嘉金高速公路、同三国道等干线过境。
古建筑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清真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陀罗尼经幡、宋代兴圣教寺塔(俗称方塔)、明代照壁、清代醉白池等,还有初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的佘山天主教堂、始建于1899年的佘山天文台等,有天马山高尔夫俱乐部、佘山高尔夫俱乐部、世茂国际会议中心、月湖雕塑公园等旅游休闲场所。
旅游景点
松江悠久的历史,遗留下大量文物古迹。松江城中有:唐代陀罗尼经幢,
宋代兴圣教寺塔(方塔)、望仙桥,以及始建于宋,明代重建的云间第一桥(跨塘桥),元代云间第一楼、清真寺,明代砖雕照壁、西林塔、葆素堂、颐园、大仓桥、《急就章》碑,清代醉白池、兰瑞堂(楠木厅)、邱家湾天主堂、遂养堂(张祥河宅)、陈化成祠等。乡间有汤村庙、广富林、姚家圈、平原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塔汇乡有始建于唐代的李塔;天马山、佘山有宋代护珠塔(斜塔)、秀道者塔;泗泾的南村,是元末学者陶宗仪寄居地;凤凰山有明代草书大家张弼墓;华阳桥有明代平倭墓碑;小昆山北荡湾村有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广富林有陈子龙墓等。九峰历来为重要名胜区,古代每峰都有“八景”、“十景”的记载。在西佘山上建于清代的天主堂、天文台。
重要景观有:方塔园、醉白池、广富林遗址、辰山植物园、车墩影视、胜强影视基地、古镇泗泾、国家森林公园、青青旅游世界、唐经幢、大仓桥、清真寺、西林禅寺、上海欢乐谷、月湖雕塑公园、佘山
历史
松江区,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松江历史悠久,自古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荟萃。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年,先民们就在九峰一带劳动生息。创造了崧泽型和良渚型等古文化。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有云间、茸城、谷水等,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春秋时,地属吴。阖闾后属长水县(据唐《吴地记》记:周敬王十年设长水县;宋《嘉禾志》记:周敬王六年设长水县)东境。战国初吴亡属越,中期后属楚。秦时属会稽郡长水县(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长水县为由拳县)东境、海盐县北境和娄县南境地。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浙西为吴郡,浙东为会稽郡;由拳、海盐、娄县皆属吴郡。
三国吴黄龙三年(231年),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年),
孙权立子和为太子,为避讳,改禾兴为嘉兴。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成帝封其弟司马岳为吴王,改吴郡为吴国,嘉兴、海盐、娄县改隶吴国。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吴国仍改为吴郡。
梁天监六年(507年),裁娄县,并入信义县,隶信义郡。大同元年(535年),又分信义县的原娄县部分,建昆山县,今县境西部属之;又析海盐县东北境先后置前京、胥浦两县,今县境南部属之,隶信义郡,旋改隶吴郡。
唐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华亭名称由来,初见于《三国志·吴志》中记: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吴孙权封右都督陆逊为华亭侯。华亭是当时由拳县东境一个亭,故址在今松江境内)。唐乾元二年(759年),改吴郡为苏州,隶浙江西道。华亭县属苏州。
唐末,农民大起义。广明元年(880年),王腾据华亭反唐。腾败后,华亭以苏州属县,或为浙西所有。至乾宁四年(897年),钱镠遣部将顾全武拔华亭。自此,地属吴越国。
五代吴越王钱镠宝大元年(924年),置开元府于嘉兴,华亭县隶开元府。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吴越王钱元瓘废开元府,华亭县隶中吴军(苏州)。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一说奏请在三年,敕置在五年),钱元瓘设秀州于嘉兴,华亭县改隶秀州。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秀州为嘉兴府,华亭县属嘉兴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领华亭县。一年后,华亭府改名松江府(松江名称以境内有吴松江得名。吴松江最早见于《后汉书·左慈传》,本谓吴地松江,至宋始称吴松江,明、清作吴淞江)。至元二十九年,分华亭县东北境置上海县,属松江府。泰定三年(1326年),罢松江府,华亭县改属嘉兴路,隶江浙行省;而设都水庸田使司于原松江府治。天历元年(1328年),罢都水庸田使司,复置松江府,华亭县仍隶松江府。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华亭、上海两县部分土地,建青浦县,设治青龙镇。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西北部建娄县,隶松江府。初设治于府城西水次仓,后移入府城,与华亭同为附郭县。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松大县难治,奏请分县,分华亭县东南境白沙乡和云间乡建奉贤县;分娄县的胥浦乡及华亭县西南一部分建金山县。次年核准,雍正四年正式分治。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归江苏省管辖。
民国3年,华亭县改称松江县。
民国3年,江苏省划分为5个道,松江县隶沪海道(道尹公署设于上海)。民国16年,撤道,仍归江苏省管辖。
民国22年,在松江设立江苏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松江为其辖县。
民国23年,专员公署撤销,松江县直属江苏省。
民国25年,在松江设立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松江为其辖县。
民国26年11月,日军侵占松江。日伪期间,松江设立伪维持会,后改为伪松江县政府,隶属于伪江苏省政府。民国31年日伪“清乡”期间,改称“松江特别区”。民国33年复改为松江县。
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松江县仍由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直至解放。
194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松江。苏南行政公署设松江专区,专署驻松江,松江为其辖县。
1952年恢复江苏省建制后,松江专区隶江苏省。
1958年3月江苏省松江专区撤销,松江县划归苏州专区。11月,松江县划归上海市。
1998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