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闻
镌刻在人类垦荒丰碑上的中国史诗
2019-02-01 09:34  点击:49
 (四)

仲秋的北大荒,遍地金黄。大马力收割机组轰鸣而过,万亩地号上水稻颗粒归仓。人们说,来到北大荒,才感受到什么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北大荒,为粮食而生。

大兴安岭隔断东西,陡峭的东坡阻拒了夏季海洋季风,哺育出嫩江与松花江众多支流,浇灌着肥沃的松嫩平原。小兴安岭分水南北,正北侧黑龙江浩荡大气,东南方松花江宽厚雄浑,两条大江与宁静隽秀的乌苏里界江交汇于抚远三角洲,冲积出世所罕见的低海拔大面积平原——三江平原。

“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这首创作于1958年的歌曲《夸土地》,所夸赞的正是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北部的千里沃野北大荒。

这片共和国开发最晚的肥沃土地,如今具备44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400亿斤商品粮保障能力,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今天,黑龙江垦区每年输出的商品粮,可以养活1亿中国人,商品粮调出量约占全国各省粮食调出总和的1/4。70年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7411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060亿斤。

成就何来?

历史不应该忘记,北大荒人是如何在一江七河所围困的二九一农场上筑长堤阻江河水于场外,挖渠系排内涝于松花江的。这样的水利建设从未间断,2017年初秋,建三江管理局青龙山灌区工程首站即将竣工,这个国内自动化覆盖面积最大、技术难度最高、运行调度最复杂的灌区,预计可为北大荒增产水稻3.4亿斤。

历史不应该忘记,北大荒农业科技工作者苦心耕耘为丰收的一片丹心。“血写真言,汗洒田间,还将老骨还稻田。播个秋天,长个春天。”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毕生研究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模式,创造了高纬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的世界奇迹。“我要终生为北大荒管天。”转业军人蔡尔诚一生从事气象研究与预测工作,两项国际领先成果守护万顷粮田风调雨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每天都在进行着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栽培模式的粮食种植对比试验,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70年种粮高产、高产、再高产。

未来何往?

黑龙江垦区选择了绿色发展。减肥、减药、减除草剂,北大荒4300万亩耕地上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3300万亩。“北大荒”字号农产品成为纯净、放心的代名词。“荒”字所指,已是原生态之意,是黑土地上长出的绿。

(五)

北大荒集团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的水稻田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起点。

现代农业看龙江,龙江农业看农垦。具有世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北大荒,从当年的友谊农场出发,始终以排头兵的战斗姿态一路领跑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北大荒的现代化大农业,气势在大,魅力在精;北大荒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在强,生命力在优;北大荒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核心在制度,根本在自强。

1962年发行的壹圆人民币纸币上,一位女拖拉机手紧握方向盘。在那个靠木犁、火犁征战荒原的年代,这样的劳作方式饱含着北大荒人对农业现代化的憧憬与向往。

今天,走进黑龙江垦区任何一个农场,都可以看到身型超大的巨无霸农机。登上高高的台阶进入驾驶室,居高临下的超宽视野让人恍然间有种驾驶飞机的错觉。拖拉机驰骋,农用飞机翱翔,像现代农业大基地上的钢铁战士,翻卷着北大荒的土地,装点着北大荒的苍穹。

惊叹于黑龙江农垦现代化大农业的大气魄之余,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到每一寸黑土地的肌理中,无不为大科技演绎的精准艺术而赞叹。大型农机装备卫星定位自动导航,农场工人手机遥控“战斗机群”昼夜作业。无数传感器像亿万只触手一样探入黑土地,数据实时回传,系统自动控制配肥滴灌。

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精准农业农机指挥调度中心,室外是一排排整装待发的飞机、农机,室内巨大的显示屏上大大小小十几幅画面显示着农场耕地信息、病虫情况、气象数据。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系统同时发力,光热水汽各项条件尽在掌控,农场各角落水稻的每一寸生长无不被悉心照料。

大而精的现代化生产直接带来的是农产品的量质双升。好米源自北大荒。消费者数十年选择北大荒的稻米,只为一个“好”字。人品天地间,乳品完达山,完达山乳业以北大荒精神过滤产品中的杂质,乳品问世60年,合格率始终100%。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北大商,亘古荒原上的开拓者在更广阔的田野里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当我们平复激动的心情,细细梳理黑龙江农垦农业现代化进程时,固然应该感恩于5万多平方公里肥沃黑土地的不吝馈赠,也尽可感慨举国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无限可能,但是,更应在北大荒收获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自信和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的无穷力量。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