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过往曾是一座召城,因为大大小小的召庙而闻名遐迩,在旧城的闹市中,被民居所包围着的五塔寺显得格外的注目。
五塔寺,始建于清雍正五年,本名“慈灯寺”,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寺院,两侧是两座白色佛塔,一座香炉香烟缭绕,周边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殿宇。绕过四大天王殿,便是寺中的精髓金刚座舍利宝塔,蒙语称“塔奔·苏博尔嘎”,是佛塔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源于古印度的伽耶式佛塔。
五塔只是寺中的一座佛塔,现仅存一座建筑,即“金刚座舍利宝塔”。塔座是一个长方形高台,上有五个方形小塔,塔为砖石结构,塔身下半部镶嵌着蒙、藏、梵三种文字书写的金刚经文。高16.5米,由塔基、金刚座和宝塔组成。整个塔体有浮雕佛像1560多尊,其刻工精巧,玲珑秀丽,具有很深的象征性和隐喻性,因此又称为“千佛塔”。五塔造型匀称,庄严优美,不仅是一座建筑物,而且还是一座巨大的雕刻艺术品。据说目前仅有北京“真觉寺”的五塔同它的造型相似,而就建筑艺术而言,呼和浩特的五塔更为精美。
在宝塔后面的照壁上嵌有三幅石刻图,分别为“须弥山分布图”、“六道轮回图”、“蒙文天文图”,这也是寺中最有价值的文物。其中的蒙文天文图是依据清代天文机构钦天监绘制的天文图刻制而成。天文图的直径为144.5厘米,图上刻有天体中的1500多颗星星,还刻有太阳运行的轨道,并用蒙文标明了十二宫、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座的名称。这是现存世界上唯一的用蒙古文标注的天文图,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研价值。
如今的五塔寺已成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旅游的标志性建筑。因其处于呼和浩特重要的旅游大区玉泉区,去年,围绕当地的传统烧麦文化在五塔寺周边开设了全长1100米的“呼和浩特烧麦第一街”,连接五塔寺、席力图召、大召、大盛魁等旅游景点,成为呼和浩特市的重要旅游路线。第一街上汇集了德顺源、德兴源、沁园等多家老字号的烧卖馆,不论白日晚上,高朋满座,客流不断,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餐饮风景线。
前不久,围绕这个旅游带,这边还新开通了两条旅游观光线路,吃完烧麦,乘坐仿古的“铛铛车”畅游归绥文脉,可是一番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