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市旅游业该如何发展才能转型升级?怎样才能赢得市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呢?这些问题成为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打造四季旅游示范区
谈起内蒙古,很多外地游客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草原乳飘香,风吹草低见牛羊”。然而,草原观光最佳时期为每年的7月、8月,在全球旅游热的现状下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发展四季旅游势在必行。
呼和浩特市工商联合会建议,依托草原特有的自然风光、蒙元文化、蒙古族民俗风情,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动力产业和富民产业,通过特色资源驱动型、龙头景区带动型、产业深度融合型、城市辐射带动型等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新城区万亩草场成为四季旅游示范区,进一步推动我市旅游经济转型发展,促进草原生态保护,提升地区影响力。
此外,真正了解草原文化的是牧民,建议引入贫困地区牧民到万亩草场管理草地与牛羊,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草原文化的原生态还原,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了贫困地区就业难问题。
万亩草场项目的完善,需要政府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政府可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保障性、权威性,对外招商引资,带动项目实施。
白洁代表表示,玉泉区作为首府的历史文化核心区,今年将重点解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挥不足的问题,扩大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和昭君文化旅游区的影响力。同时引进一批民俗餐饮、文化演艺等文化旅游项目,实现文化和旅游商业的互动发展。力争将玉泉区打造成呼市旅游第一区、内蒙古旅游第一站和民族特色旅游第一城。
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享誉区内外的“召城”,也是内蒙古革命的摇篮和乌兰夫的家乡,有7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乌兰夫纪念馆、乌兰夫故居、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而我市的旅游航线多、旅游产业载体多、旅游文化人才多,这是我们发展旅游的重要保证。
吴坪晏委员认为,我市旅游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在旅游景点(区)规划建设上特色不明显,文化品味不高;旅游景区的档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时间、空间的布局还不够合理;线路组织设计和景点(区)的建设存在着盲目开发和雷同性等。
吴坪晏委员建议,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体办法是:利用“互联网+”提升旅游品质和对目的地的深度体验。利用互联网为游客设计定制化、个性化的出游方案,通过在线旅游企业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为游客提前安排旅游服务,推动旅游走多产业融合之路。
刘江波代表建议,清水河老牛湾景区建设学习借鉴呼伦贝尔旅游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林西县红旗渠景区建设管理先进经验,充分发掘黄河、长城、古村落、古窑址等优势旅游资源,增加旅游项目,拉开景区框架,提高服务质量,把老牛湾景区打造成一个高标准的景区,提高景区收入在全市旅游市场中的比重。
加快全域旅游发展
本次人代会列席人员、市旅游局局长陈向东在参加武川县代表团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市的旅游资源比较齐全,具备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条件。在发展旅游事业上,要按照全区一盘棋思想,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呼和浩特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全域旅游示范旗县区创建活动,全力打造“生态休闲”全域旅游示范区、“历史文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积极引导各旗县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色,打造能充分展示红色文化、蒙元文化、草原文化、黄河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示范区。
陈向东举例说,武川县有发展旅游的独特优势,旅游潜力很大,建议武川县围绕“周末呼和浩特”品牌建设,拓展发展思路,开阔发展眼界,多走多看,大力发展冰雪、四季、休闲度假、特色旅游。
张一帆委员建议,发展全域旅游,市、区县、乡镇和村四级必须主动、联动,各部门各战线必须联合、配合,在全面摸清全域旅游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与任务,确定建设模式与责任,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的依次推进。要建立全域旅游开发建设的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旅游项目PPP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还要包装宣传、打造品牌,因地制宜地挖掘地域的、民族的历史文化等特色,引导旅游经营主体降成本提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