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饲料的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青贮原料不同,分为单一青贮、混合青贮和配合青贮;根据青贮原料含水量不同,可将青贮饲料划分为常规青贮、半干青贮及高水分青贮。以常规青贮为例,其主要加工技术流程如下。
1.贮前准备
根据饲养规模和青贮设施选择青贮容量和青贮方式。青贮前,清理青贮设施内的杂物,检查青贮设施的质量,如有损坏及时修复,检修各类青贮用的机械设备,使其运转良好,准备青贮加工时必需的材料。
2.适时刈割
优质青贮原料是调制优良青贮饲料的物质基础。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除了与原料的种类和品种有关外,还与刈割期有关。依据牧草种类,在适宜的生育期内刈割,既可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总可消化营养物质的含量,又不会大幅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提高纤维素含量。
一般全株青贮玉米在乳熟后期至蜡熟前期刈割,半干青贮在蜡熟期刈割,黄贮玉米秸秆在完熟期提前15d摘穗后刈割,豆科牧草在开花初期刈割,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刈割。
3.水分调节
青贮原料的水分含量是决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收获的原料含水量较高,达到75%~80%或80%以上,即使原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也不能保证调制成优质青贮饲料。青贮时如果水分过高,会产生羧酸发酵,青贮饲料酸味刺鼻,无酸香味,营养物质损失较大;水分过低,青贮原料不容易压实,青贮发酵程度低,易导致发霉变质。水分过多的原料,可通过晾晒凋萎的方法,降低其水分含量,达到要求后再进行青贮;水分过低的原料,可以适当加水将青贮原料预先处理,然后进行青贮调制。
全株玉米青贮时适宜的水分含量为65%左右,苜蓿等豆科牧草适宜的青贮水分含量为55%~65%,禾本科牧草适宜的青贮水分含量为60%~70%。
4.切碎
原料的切短和压裂是促进青贮发酵的重要措施。适宜的切碎长度可有效地释放细胞渗出液,降低青贮原料空隙中的空气含量,有利于青贮时压实和增加青贮装填密度,并能提高青贮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有效促进乳酸菌繁殖,增加获得高品质青贮饲料的可能性。切碎的青贮饲料还有利于家畜采食,提高青贮饲料的利用率。
切碎的程度取决于原料的粗细、软硬程度、含水量、饲喂家畜的种类和铡切的工具等。一般要求青贮原料的切碎长度为1~2cm。对牛、羊等反刍动物来说,禾本科、豆科牧草及叶菜类等适宜切碎长度为2~3cm,玉米和向日葵等粗茎植物适宜切碎长度为0.5~2cm。柔软幼嫩的植物也可不切碎或切长一些,以确保给反刍家畜提供足量的有效纤维含量。对猪、禽来说,各种青贮原料均应切得越短越好。
对于全株玉米青贮而言,切碎的同时还应该破碎玉米籽粒,并且破碎率须达到90%以上,以提高淀粉的利用率。对于将整株原料草运至青贮加工点进行青贮制作时,揉丝切碎是一种很好的切碎方式,能增加青贮原料压实密度,确保发酵效果。
5.装填与压实
为避免青贮过程中发生腐败变质,切碎的原料在青贮设施中都要装匀和压实,而且装填速度越快,压实程度越好,其营养损失越小,青贮饲料的品质越好。青贮时应边装窖,边压实。每装到30~50cm厚时就要压实一次,直到完成整个容器的装填压实。原料装填压实后,宜高出窖口30cm左右。为保证青贮效果,可选择能促进乳酸菌发酵、保证青贮成功的各种添加剂在捡拾切碎时喷洒。
在青贮容器靠近壁和角的地方不能留有空隙,压不到的边角可人力踩压,以减少空气残留,促进乳酸菌的繁殖并抑制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力。青贮原料压得越实,装填密度越大,青贮饲料发酵效果越好。青贮时原料装填密度越大,青贮后青贮饲料DM的损失也越小。用拖拉机压实要注意不要带进泥土、油垢、金属制品等污染物,以免造成青贮饲料腐败,或造成家畜使用过程中发生危险,损害家畜健康。
6.密封与管理
原料装填压实之后,应立即密封和覆盖,其目的是隔绝空气与原料接触,并防止雨水进入。青贮容器不同,其密封和覆盖方法也不同。以青贮窖为例,在原料的上面盖一层10~20cm切短的秸秆或青干草,草上盖塑料薄膜,再用橡胶轮胎等重物镇压或覆盖50cm厚的土层,窖顶呈馒头状,窖四周挖排水沟,以利于排水。密封后,应经常检查青贮设施密封性,及时补漏。顶部出现积水应及时排出。裹包青贮时,打捆后应迅速用4层以上的拉伸膜完成裹包。裹包青贮存放在地面平整、排水良好、没有杂物和其他尖利物的地方,经常检查裹包膜或塑料薄膜,如有破损及时修补。
7.开窖与取料
禾本科原料的开窖时间为密封后30~40d,豆科原料的开窖时间为密封后2~3个月。开窖前应清理压盖物,清除霉变部分。取料时由上层至下层切取,横切面应垂直于窖壁,并从一头取料,禁止掏洞或全面打开取料。应尽量缩小取料横截面,随用随取,取完后直接密封好。若中途不再取料,应将窖口封闭严实,避免其漏水或透气,防止压实不严引起的二次发酵。饲喂时应先少量再逐渐增加,使家畜能够适应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加工技术流程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