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大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作为油料作物,占全国食用植物油原料的一半,作为蛋白饲料,占到70%。但国产大豆自给率仅为15%,85%的大豆依靠进口,因此,仅靠大豆单作难以满足我国对大豆的需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或小幅减产,增收一茬大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技术原理和优势
(一)技术原理
主要是利用玉米和大豆显著的高度差,采用2~6行大豆带与2~4行玉米带进行复合种植,最大限度发挥玉米边行优势,扩大大豆受光空间,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且年际间可交替轮作的一种种植模式。该技术模式包括大豆玉米带状套作与带状间作两种类型,呼和浩特市推广带状间作模式。
(二)技术优势
可实现高产出与可持续的统一。利用边行优势,通过缩株增密种植,使玉米种植密度增加800~1200株/亩,产量与净作相当;大豆密度达到净作70%,产量达到100公斤左右。大豆根瘤具有固氮作用,可提高根瘤固氮量10%左右,提高氮肥利用率20%~30%,可减少氮肥施用量4~6公斤;减少地膜用量40%以上,实现玉米大豆年际间套轮作一体化,使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培肥地力。
三、带型推荐
按照最大限度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和适宜机收的技术要求,呼和浩特地区主推一穴双株玉米间作大豆的4:4带型。地块不集中、配套机械少的区域可采用2:2带型。旗县区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
(一)4:4带型
即4行大豆4行玉米,带宽3.6米。技术优点是增加了玉米种植密度和大豆带宽,扩大了大豆受光空间。玉米覆膜种植,每带2膜,每膜2行,膜上行距40 厘米,膜间行距80 厘米。一穴双株播种,内行穴距27 厘米,外行穴距20 厘米,玉米与大豆间距55 厘米,玉米带占地2.15 米,理论留苗6400株/亩。覆膜选用宽度70 厘米、厚度0.01 厘米的黑地膜。
大豆不覆膜种植,每带4行,行距30 厘米,采用穴播,每穴3粒,穴距18 厘米,大豆带占地1.45 米,理论留苗12400 株/亩。
注: 根据地块肥力自定所要玉米目标产量,按照目标产量和双(单)株种植方式,在如上带型设计的带宽和行距不变,通过调整玉米株距,使双株种植每亩比单种增加1200株以上,单株种植每亩比单种增加800株以上(株距按照增加后的株数测算),以保证目标产量。
(二)2:2带型
即2行大豆2行玉米,带宽2.2米。2行玉米,玉米覆膜种植,一膜2行,行距40厘米,一穴双株种植,穴距20-23厘米(6寸~7寸),玉米与大豆的间距70厘米,玉米占地1.1米,理论留苗5300-6000株/亩。
大豆不覆膜种植,每带2行,行距40厘米,采用穴播,每穴3粒,穴距20 厘米,占地1.1 米,理论留苗9100株/亩左右。
四、品种选择
(一)大豆品种
选择耐荫蔽、矮秆(90厘米左右)、无分枝、结荚多、抗倒伏、抗病虫、高产,且底荚高度大于10厘米,有限或者亚有限结荚习性的中早熟品种,如蒙豆45、赤豆5号、中黄35、吉育47等。不建议选择满负荷、大日期的品种。推荐大豆品种及品种特性详见附表1。
(二)玉米品种
选择耐密、抗倒、抗病、高产、宜机收的优良品种。以收获籽粒为主的粮饲兼用玉米品种推荐:种星718、金创103、西蒙6号、利禾1等。以整株青贮为主粮饲兼用玉米品种推荐:金岭青贮377、迪卡159、金岭青贮67、种星青饲1号、伊单76等。玉米品种特性详见附表1。
五、栽培管理
(一)选地与整地
1、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配套、土层深厚、耕层含盐量
2、整地施基肥
秋收后及时灭茬,施腐熟农家肥2500公斤/亩以上,深耕(松)30厘米以上,将根茬、农家肥均匀翻入土壤下层,黄灌区打冻水。播前及时平整土地,达到地平、土碎、无坷垃。
(二)播种
1、播种期:当10 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8 ℃~10 ℃时播种。土默川平原等地适宜播种期为4月25日~5月10日,玉米和大豆要同期播种。清水河旱作地区因地制宜,错期播种。
2、种子处理:玉米选用包衣种子。大豆用2%根瘤菌剂进行拌种。
3、种肥:根据种植地块的肥力和目标产量,玉米种肥施 N 12.0 公斤/亩~15.0 公斤/亩、P2O5 8.0 公斤/亩~12.0 公斤/亩、K2O 3.0 公斤/亩~5.0 公斤/亩。大豆种肥施 N 1.0 公斤/亩~2.0 公斤/亩、P2O5 3.0 公斤/亩~4.0 公斤/亩、K2O 1.5 公斤/亩~2.5 公斤/亩。
4、播种机械:根据带型,大豆选用2行或4行穴播机一次播种。玉米一穴双株种植,选用一穴双粒点播滚筒覆膜点播机播种。单株种植,选用适宜的2行或4行覆膜精量点播机播种。建议配置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提高播种作业精准度。
5、播种质量:玉米覆膜、播种、施肥一次完成作业,播种深度3 厘米~4 厘米。双株播种,双粒率﹥95%,空穴率﹤1%;单株播种基本无空穴率。大豆播种、施肥、镇压一次完成作业,播种深度4厘米~5厘米,空穴率﹤1%。
(三)及时放苗
玉米出苗达60%以上时及时放苗,用细湿土把苗口封严。
(四)追肥、灌水
1、追肥:玉米按照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0公斤/亩,灌浆期追施尿素10 公斤/亩。大豆生育期间基本不追肥,可喷施一次叶面肥。
2、灌水:玉米、大豆浇水采用一致管理。在玉米拔节期、大小喇叭口期各浇水1次,每次灌水量控制在80米3/亩~90 米3/亩;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各浇水一次,每次灌水量60 米3/亩~70 米3/亩。乳熟期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
(五)除草
坚持综合防治原则,建议尽可能采用机械或人工除草、地膜覆盖除草等农业、物理措施,降低田间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
1、大豆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杀”策略。播种3天后,选用72%异丙甲草胺水剂120 克/亩~150 克/亩或96%精异丙甲草胺水剂80 克/亩~100 克/亩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如阔叶草较多可混配30%草胺磷80 克/亩~120 克/亩。在大豆2片~3片三出复叶、杂草3叶~4叶期,选用40%灭草松水剂80 克/亩~120 克/亩+10.8%高效氟吡甲禾灵水剂60 克/亩~80 克/亩或25%氟磺胺草醚水剂70 克/亩~80 克/亩+10.8%高效氟吡甲禾灵水剂60 克/亩~80 克/亩进行茎叶喷雾除草。
2、玉米杂草防控:在3叶~5叶期,用4%烟嘧磺隆水剂或38%锈去津水剂或20%硝磺草酮水剂等药剂复配除草,用药量120 克/亩~150 克/亩。
3、特别防护:除草作业时要注意大豆和玉米的遮挡,防止相互产生药害。选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雾要使用扇形喷头,并在喷头上安装防风罩。机械喷雾器选用扇形喷头,并在喷杆两头装上挡板,防止药液向两端飘移。
(六)化学控旺
对生长较旺的大豆,在分枝期或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克/亩兑水30公斤喷施茎叶。
(七)虫害防治
1、玉米虫害防治
(1)粘虫防治:在幼虫3龄前用22%甲维盐氟铃脲+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2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2)红蜘蛛防治:在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30%阿维螺螨酯,或20%阿维乙螨唑5000~7000倍液等高效低毒农药,预防红蜘蛛发生和危害。吐丝期后,如玉米红蜘蛛发生危害并达到防治指标时,在叶片背面喷洒30%阿维螺螨酯,或20%阿维乙螨唑,或36%联肼螺螨酯5000倍液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每7天~10天喷施一次,交替用药。
2、大豆食心虫防治
在选用抗虫品种的基础上,在成虫产卵盛期,用20%的戊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六、及时收获
先收大豆,9月上中旬,大豆在籽粒全部归圆,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收获。选择适宜的大豆收获机,一周内收获完毕,防止大豆裂荚造成损失。9月下旬到10月初,当玉米果穗苞叶变黄、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后即可机械收获。可选用当地常规收获机进行收获。
七、机械配套
根据各地农业生产实际条件和机械化现状,优先选用现有机具通过适当改装,以适应选择模式的株行距要求。
(一)播种机
1、可以通过更换播种盘,增减播种单体,或者改装现有播种盘,实现大豆、玉米播种使用同一款机型,同时播种。注意玉米肥箱要加大,下肥管道要大或双下肥管道。
2、可购置大豆玉米密植分控施肥一体化精量播种机。播种机应满足株行距、单位面积施肥量、播种精度、均匀性等方面要求。
(三)植保机
1、苗后喷施除草剂时,可改装喷杆式喷雾机,设置双药箱和喷头区段控制系统,实现不同药液的分条带喷施,也可在此基础上更换防漂移喷头,提升隔离效果。
2、可购置“一喷施两防治”复合种植专用一体化喷杆喷雾机。
(三)收获机
1、割幅匹配的谷物联合收割机改装型大豆收获机,割台距离地面越近越好,符合大豆收获要求,降低收获损失率。
2、大面积作业前,应进行试收,及时根据作业质量调整机具参数。
- 上一篇:怎样解读:耕地“非粮化”?
- 下一篇:真假肥料识别讲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