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各地新闻>华中地区>河南新闻>安阳新闻> 正文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2015-04-25 来源:河南新闻作者:www.nmubao.com浏览:22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安阳,简称殷、邺,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西倚太行山,东连华北平原,北临邯郸,南接鹤壁、新乡。是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豫北咽喉之称。
距今25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安阳出现小南海文化。远古时期的颛顼、帝喾二帝葬于此(今安阳市内黄县梁庄乡)。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一带),在此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朝在此建都,故安阳有“七朝古都”之称。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航空运动之都。是殷墟、袁林、文峰塔、小南海石窟、修定寺塔、万佛沟、太行大峡谷、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被考证为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青铜器后母戊鼎在安阳出土。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当今中国所能确定的商代最早都城遗址,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这里流传着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典故。
安阳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是以冶金、电子、机械、化工、食品、纺织、医药、电力、煤炭、烟草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西部新型制造业、中部高新技术产业、东部农副产品加工三大工业功能区,着力培育壮大冶金、建材、煤炭、电力、食品、纺织、新能源七大支柱产业。
 
 
著名人物
 
颛顼帝 帝喾  妇好  傅说 西门豹
商鞅 翟让 李延寿 傅奕 韩琦
韩忠彦 韩侂胄 岳飞  郑廷玉 郭朴
崔铣 刘洋 赵紫阳 许三礼 冉闵
魏徵 张改平 赵纪彬 郭巨 谷文昌
 
旅游
 
景点
 
类别 名单
世界文化遗产 殷墟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殷墟 天宁寺塔 修定寺塔
灵泉寺石窟 小南海石窟 羑里城遗址
岳飞庙 明福寺塔 三杨庄遗址
红旗渠 马氏庄园  曹操高陵
白营遗址 固岸墓地 阳台寺双石塔
大兴寺塔 兴阳禅寺塔 韩王庙与昼锦堂
高阁寺 彰德府城隍庙 惠明寺 
洪谷寺塔 千佛洞石窟 袁林
国家5A级景区 殷墟博物苑    
国家4A级景区 红旗渠  羑里城 太行大峡谷 
岳飞庙 马氏庄园  
国家3A级景区 黄华神苑 二帝陵  
风景名胜区   林州五龙洞森林公园 红旗渠·林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彰武南海国家水利风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攀岩基地
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 林州太行大峡谷    
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 内黄三杨庄汉代民居遗址博物馆
安阳市博物馆 林州博物馆 滑县民俗博物院
安阳八景 鲸背观澜 鹿苑生辉 柏门珠沼
漳河晚渡 韩陵片石 龙山积雪
善应松涛 漫水长虹  
千年古县 汤阴    
特产
 
南阳市土特产有:安阳燎花、血糕、内黄灌肠、关家酥烧饼、内黄大枣、山楂、核桃、阳梨(洋梨)、板栗、大红袍花椒等
 
历史文化
 
地方饮食
 
特色餐饮:道口烧鸡、老庙牛肉
安阳美食
、安阳三熏、曹马芝麻糖、三不沾 、安阳燎花 。
地方小吃:扁粉菜、粉浆饭、安阳烩菜、皮渣 、血糕、内黄灌肠、关家酥烧饼。安阳血糕为著名风味小吃,用荞麦面、猪血佐以其它配料蒸制成糕,然后切片油炸,抹上蒜汁后食用。
土特产:内黄大枣、山楂、核桃、阳梨、板栗、大红袍花椒、林州东姚小米等。
民间艺术
 
秦氏绢艺
在明崇祯十七年,滑县秦氏家族的一位先人,喜获唐伯虎一幅名画《蝈蝈白菜》。他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秦氏绢艺
萌发了用绢布仿制名画,让蝈蝈白菜有立体感的念想。他日日揣摩,一遍一遍试验,终于创造了形似名画胜似名画的独门绝技秦氏绢刻艺术。风格独特的秦氏绢艺,在我国手工技艺中实属罕见。作品多次荣获全国金奖、优质奖, 被国家、河南省、安阳市等博物馆收藏,在国内外很有影响。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绣
安绣继承古代刺绣基本技法 ,加之现代的美学理念,在传统中求创新,发展而来。以刺绣历代名古画为主 , 古朴典雅,生动细腻,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极具收藏观赏价值 ,是现代人高雅贵重之礼品。
剪叶
剪叶艺术是安阳民间艺术一绝,是以桐树叶、橡树叶、铁树叶等为底料,据其周长直径,顺其脉纹雕刻成 
剪叶
不同的典故、人物、花鸟等图案,揉合工艺、剪刻、雕镂、装饰等多种手法,精美绝伦,浑然天成。民间艺人王玉僧所剪《百鸟朝凤》等作品曾赴京展出,获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一绝艺术”称号。
安阳风筝
早在南北朝时,安阳东北古邺城出现过风筝和风筝载人的事迹。古书《邺中记》曾载后赵武帝石虎和皇后以凤凰风筝作“凤诏”。此外 ,古书里还有邺城风筝载人上天的记载,可见安阳风筝历史之久。现安阳的风筝种类繁多 ,常见有凤凰、蝙蝠、蝴蝶、螃蟹等多种。放风筝也成为安阳百姓春季一项有益有趣的户外活动。
麦秆画
麦秆画是我国早已失传的隋朝宫廷工艺品,是内黄民间传统工艺品,已有千年历史,享誉海内外。该工艺以 
当地盛产的麦杆为原料,经过熏、蒸、漂、剖开整平后制成麦秆片,再通过熨、烫使其表面炭化,在熨烫过程中通过剪、裁、印、编、雕刻等十几道工序的技术处理,既保留了麦杆的自然光泽,又使之古色古香、形象、生动、逼真。在制作技术上大胆吸收了国画、剪纸、烙画及刺绣等姊妹艺术的表现手法,制作出的作品古朴典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被世人誉为“中华一绝”,“巧夺天工”。 作品有人物、动物、花鸟、亭台楼榭 200多种题材,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被世人誉为 “中华一绝、巧夺天工 ”。
豫剧
以豫剧表演家崔兰田、张宝英为代表的崔派艺术在豫剧界独树一帜,系豫剧五大流派之一。 
1979年,安阳市豫剧团与香港金马影业公司合拍了电影戏曲片《包青天》,使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河南秦香莲”饮誉香港和东南亚。80年代以来,安阳市豫剧团排演的《秦香莲后传》、《寻儿记》、《山高水长》、《洞庭秋》、《大路朝天九十九》等先后在河南省戏剧大赛中获奖。代表剧目有:《包青天》、《卖苗郎》、《桃花庵》、《秦香莲后传》、《对花枪》等。
文化遗产
 
河南安阳殷墟已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在这里出土问世。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安阳文物古迹较多,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
曹操墓
1952年11月毛泽东视察安阳,提出了殷切希望。1956年9月郭沫若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江泽民也于1991年2月和1996年6月两次视察安阳,并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陈运和写诗《殷墟》、《羑里城》、《汤阴岳飞庙》等。2006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03月,《安阳灯谜》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夹弦》 《大平调》 《大弦戏》 《跑帷子》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 遗产地点
民间文学 《赵家牌坊的故事》  安阳县
《.比干传说》  汤阴县
《灯谜》 北关区
传统美术 《泥塑》  北关区
传统舞蹈 《花架鼓》 安阳县
《花棍舞》 林州市
传统戏剧 《大平调》 内黄县
《豫剧崔派艺术》 安阳市豫剧团
民间传统手工技艺 《水冶酥烧饼制作技艺 》 文峰区(王家)
传统体育与竞技 《三皇炮拳》 安阳县
《夕阳掌》  文峰区
传统医药 《骨科》 安阳县(马氏)
《正骨术》 内黄县(李氏)
《小儿化积消食口服液》  安阳县(贾氏)
 
历史沿革
 
在25000年前至约13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一带已经有人类居住,安阳县小南海的小南海洞穴遗址可以证明。该洞穴遗址位于小南海西南的北楼顶山山腰上,坐西朝东,洞口约3米多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曾对洞穴进行发掘。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将此称为“小南海文化”。
上古的三皇五帝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建都于今安阳市内黄县境内,在位78年。
殷商后期,安阳是商都殷墟。早期的商王朝频繁迁移都城。据史料记载,一共进行了13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统治时期,都城从“奄”(位于今山东省境内)迁到“北蒙”(今安阳市区西北)并改称“殷”。史称“盘庚迁殷”。商朝都城迁殷后,殷成为此后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王朝在殷共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前1046年,周武王率诸侯之师伐商纣,发动了牧野之战,纣王兵败自焚,殷亡。近代,这里出土了15万多片甲骨文、上万件青铜器(包括著名的后母戊鼎)、50多座宫殿遗址,发现有宫殿区、王陵区、平民区、铸铜遗址、手工作坊以及大型祭祀场等。
春秋时期,安阳先属卫国,继而属晋国;战国时期,安阳属魏国,后属赵国。“安阳”一名始于战国。其说有二,《史记·赵世家》载: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廉颇攻魏房子,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安阳”一名始见于史册。另《史记·秦本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王)攻邯郸,不拔,去……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即“安阳”之名是由“宁新中”改。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阳市所辖地区大致属邯郸郡。始置安阳县。秦末属河内郡和邯郸郡。
西汉初年,废安阳县并入荡阴县,此后直到西晋才得以重置。此间今安阳市所辖地区西部属河内郡,东部属魏郡(治邺,即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市北郊)。自东汉至西晋统一前,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管辖范围,魏郡则属冀州管辖范围。
东汉末年属袁绍势力范围。204年,曹操打败袁绍,攻取邺,重建邺城,使邺城成为东汉实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为魏王,定魏国之都于此;220年,曹丕代汉,迁都洛阳,邺仍然陪都,为“五都”之一。此时,今安阳市所辖地区仍分归魏郡(治邺)与河内郡管辖。
西晋时期,属司州魏郡(统8县,林虑县(今林州市)属司州汲郡)。十六国时期,仍属魏郡管辖。同时,邺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三国的都城。
南北朝时期,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401年),在邺立相州。此时邺已经成为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东魏初年,邺成为东魏的都城,安阳县与荡阴县一起并入邺县。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高欢次子)篡魏,改国号为“齐”,仍都邺。北齐统治极为残暴,后于577年灭于北周。北周静帝时,杨坚辅政。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阳)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原旧邺县地划入安阳县,同时安阳县更名为邺县。原旧邺县地置灵芝县。
都市安阳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废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安阳城为相州、邺县治所。开皇十年(590年)邺县治所迁回原地邺,复安阳县建制。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废诸州总管府,实行郡县二级制,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隋末今滑县一带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是隋末农民起义的重要部分。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相州隶属于河北道。唐天宝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相州一度改称“邺郡”。安史之乱期间,安阳城又是一个大战场,连年战争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灾难。宝应元年(762年),唐雍王李适讨伐驻相州的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叛军,史朝义部将薛嵩(薛仁贵之孙)向唐节度使李抱玉投降。唐朝便在相州等六州置昭义军,以薛嵩为昭义军节度使,治所在相州。唐末藩镇割据时期,相州属魏博节度使管辖。唐肃宗乾元初,时值安史之乱末期,于魏州、博州置魏博军,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
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
文化安阳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为彰德府,领5县(一说4县)。
元至元初改“彰德府”置“彰德路”,直接隶属于中书省。
明清时期大体属河南省,复为“彰德府”。领6县1州(磁州)。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安阳仍为彰德府治所。1913年改彰德府为安阳县,属河南省豫北道(1914年改为河北道)。1927年,道级行政区被废除,安阳县归河南省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安阳,成立安阳市;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阳市为省辖市。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安阳市划归河南省,仍为省辖市。1983年,国务院决定把安阳县、林县、浚县、汤阴县、淇县划归安阳市,实行以市带县体制。1986年2月,河南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淇县、浚县划归鹤壁市,将濮阳市属的内黄县、滑县划归安阳市。
建都政权
政权 名称 都城位置 建都时间
西河
安阳东南
前1643年-前1590年
殷墟
前1300年-前1046年
曹魏
邺城遗址
213年-266年
后赵
邺城遗址
335年-351年
冉魏
邺城遗址
351年-352年
前燕
邺城遗址
357年-370年
东魏
邺城遗址
534年-550年
北齐
邺城遗址
550年-577年
名称由来
北蒙——盘庚迁殷之前,安阳称北蒙。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率领臣民从“奄”迁来北蒙。他们自称为“商”。商朝灭亡以后,有人把他们称为“殷”。
山水安阳
安阳——安阳之名,始于东周时期的战国末期。前275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在《史记·赵世家》记载:“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安阳。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 郡。安阳分属上党、邯郸二郡。三国时安阳属魏郡。
邺城——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总管尉迟迥,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隋唐以后的邺、邺城、邺下、邺中都是指的安阳城,如李白《邺中赠王大》中的“邺中”及杜甫《石壕吏》诗中“三男邺城戍”等。
相州——401年,北魏在邺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为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邺城仍属相州治理。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邺城被焚,邺民全部迁至安阳。安阳遂称相州,亦称邺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1192年(金代),升相州为彰德府。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国初年。1913年,废彰德府,复置安阳县。1949年成立安阳市,隶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安阳市为河南省直辖市。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