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各地新闻>华中地区>河南新闻> 正文

河南奶牛养殖业转型前夜

  • 2016-09-23 来源:大河报浏览:4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两年来,河南奶牛养殖业一直处于快速结构性调整的蜕变升级之中,近五分之二的奶牛养殖户退出市场,牧场化成长已成为新路径,只是过程充满痛苦和艰辛。

  纠结

  连续两年奶价低迷,让他们一直挣扎在盈亏线上

  “现在没有啥利润可说的,只是在等机会。”9月20日,中牟县绿源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贾香莲无奈地告诉记者。

  贾香莲的养殖小区饲养3000多头奶牛,属于郑州周边70多个养殖小区、养殖牧场中规模较大的。

  然而,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奶牛养殖一直处于亏损和微盈之间,几乎已压垮了她。“现在我们还有1000多万元的贷款呢。”她说,“我看不清方向,政府要我们转(型),咋转(型)呢,又没有钱。奶农也不舍我们,我们也不舍奶农,一起从一家两三头牛10余年发展到几十头、上百头的规模了。”

  贾香莲这种观望的心态,郑州周边几十家养殖小区负责人都有。

  记者联系新郑一家韩姓养殖小区负责人,他表示:“政府想让我们走牧场化的路子,可是我没有钱把奶农的奶牛收到我手里,就是能收到我手里,我也没有能力养好。”

  贾香莲认为:“我还是认为像当初生产队搞分田到户一样,田地到了农户手里,他才有责任心,农民会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尽心尽力。现在有的牧场雇用劳动力,那劳动力拿工资,他的责任心未必会像养自家奶牛那样用心。”

  在韩姓负责人看来,政府推广牧场化发展,其实与养殖小区没有多大的区别,无非是从养殖小区的“分槽饲养”到牧场的“大锅饲养”,其实也都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等。

  不过,贾香莲看来,虽然从养殖小区到牧场,区别并不太,但是,养殖小区牧场化在自己身边还是逐渐多了起来。

  养殖小区的负责人也知道,在行业低谷期,正是抓住机会抢布局的时候,可是连续两年的奶价低迷,让他们一直挣扎在退出与坚守的煎熬之中,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束缚着,动弹不得,逃脱不得。

  萎缩

  中牟、新郑、荥阳、新乡不少奶农退出市场

  来自市场的消息称,两年时间,仅郑州周边的中牟、新郑、荥阳、新乡等地至少有五分之二的奶农卖了奶牛,或杀了奶牛,告别了奶牛饲养。

  这其中,与奶牛一同消失的则是奶农们多年的积蓄,甚至落下了沉重的债务。奶牛,已成奶农心头不可承受之重。

  去年8月,记者曾经以《奶过剩倒逼奶牛养殖业升级》为题报道了让人辛酸的奶农杀奶牛的情况。今天,记者再一次追踪价格低迷下的奶农生活,发现并没有好转,反而呈现出加速退出市场的趋势。

  “现在奶企采取限量收购鲜奶的办法,看似保护奶农,其实也在打击奶农。”记者采访中,一位奶业行业人士向记者吐露。

  据介绍,由于受到国外低价奶粉冲击,加之国内奶农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奶企纷纷外购,减少了国内鲜奶采购量,造成国内鲜奶的过剩局面。为此,政府为了保护当地奶农,要求奶企加大奶农的鲜奶收购量,可是,奶企也为难,由于鲜奶量过大,无法深加工后销售出去,不得不喷粉储存,增加了成本,所以奶企限量收购,让奶农也承担部分鲜奶无法消化的成本。

  “最多时,我让奶农提回家的鲜奶量占每头牛产奶量的五分之一还要多,奶农大都要倒掉。”

  “现在奶农已经3个月没有从奶企那里拿到鲜奶钱了,没有钱买饲料,我不得不贷款给奶农,也不能让奶牛饿着。”贾香莲说。

  现在,她与奶农相互鼓励,相信过了这两年低迷期后,“(奶牛饲养)会迎来机会,前几年养猪的不都赔得不轻?去年下半年以来,养猪的都遇到了好年景,赚翻了。”

  记者与河南一家奶企负责人聊起这一现象,他不太乐观:“现在国内的奶牛饲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奶企大都在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特别是加强了自有牧场建设,且饲养规模逐年加大,这既强化了奶企的原料质量问题,又平衡了养殖风险问题,对外协式的养殖小区的依赖度在降低。”

  据记者了解,作为河南最大的奶企花花牛,目前自有牧场已达11个,在全国也居前10位。

  显见,奶农逐步退出市场,已是趋势。

  隐忧

  转型牧场化生产遭遇困局

  记者在花花牛采访,听到其生产的高端奶产品“领畅”销售形势一片大好。不仅是花花牛,记者从上市公司年报看到,2015年蒙牛乳业收入490亿元,较上年减少2%,毛利154亿元,减少0.4%,但高端产品特仑苏、纯甄等销售表现良好。另一乳企巨头伊利股份公告中显示,其“金典”、“安慕希”等高端产品的收入占比,较上年提升近5%。

  这说明,由于消费升级,不少企业看好高端产品,对鲜奶量要求不高,转而提高对鲜奶质的要求。

  上述河南奶企负责人表示:“现在的问题不是奶源真的过剩,而是一般的奶源过剩,而优质奶源远远不够。”市场上出现为追求优质奶源,乳企大量向外国进口鲜奶并收购外国奶牛农场的现象。

  国内乳企加码高价高端产品,而原本消耗大量原奶的大众产品总量被缩减,这也导致了原奶需求减少。部分乳企为了体现产品高端,将生产基地转向国外,实际上也减少了国内原奶的使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液态奶销售总量2738.9万吨,比上年增长了3.6%。但与“十二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5.1%,“十一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11.1%相比,增幅明显偏低。而国内各企业的增速,也在2015年明显放缓。

  中国奶业的宏观趋势在鲜奶生产的上游奶牛饲养上体现得清晰无比——大量的奶农退市,奶企对低端鲜奶收购采取了限量措施。

  而政府在其中要求养殖小区转型牧场化生产,事实上,也正遭遇困局。

  市场调查显示,国内知名奶企收购鲜奶的价格在3.8~4元/公斤,远高于全球平均价格2.69元/公斤。尤其是2010年之后,国内学习欧美建立万头牧场,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国内的养殖成本。这些超大型规模化牧场逼近畜牧业的规模极限。由于投资过大,环保成本和运营成本很高,导致规模不经济,成为引发原奶危机的一个因素。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型规模化牧场生产在微观管理上也遇到问题,养殖小区不能牧场化就完事了,其实更重要的工作是牧场化后如何提升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