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技术信息> 正文

用科技引导救灾复产

  • 2016-08-16 来源:农民日报浏览:3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复种的早籼稻目前看来长得还不错,田管若抓好,估计每亩地能收到500斤左右。”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镇新民村种粮大户彭胡应站在才露头的水稻田里介绍说。彭胡应总共流转了1500亩土地,今年洪灾期间因上游破堤,承包的田地被淹了近1000亩,其中450亩左右绝收。受灾后,当地农委给他送来2000多斤种子,并派专家和工人帮助他尽快完成复种工作。

    7月初以来,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专家们一直奔走在田间地头,给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对于退水早的田块实行翻耕催芽直播,对于退水稍迟的田块采取免耕直播。同时,对受灾田块增施速效营养肥料,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尽量减少损失。”研究员吴文革介绍说,前期他们发动农户要抓紧抢种,不能错失农作物安全补种期。针对已进入苗期的补种稻田还将发布技术要求。

    安徽省农科院13个试验站组织栽培、植保、经作、土肥等方面专家,奔赴灾区一线,点对点、手把手现场指导服务。编写和发送了《水稻灾后管理及补救技术方案》,并通过读本、网络、手机短信、明白纸等方式发放到受灾地区的农业部门,为灾区农民科技救灾提供参考。

    据统计,目前安徽省已完成补改种面积33.8万亩,清淤扶棵面积133.4万亩,灾后病虫害防治面积343.6万亩;修复畜禽圈舍面积11.7万平方米,补栏畜禽4.8万只(头);修复渔塘面积5.4万亩,补放鱼苗2144.7万尾。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