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各地新闻>华东地区>安徽新闻>宁国新闻> 正文

宁国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 2015-04-06 来源:安徽新闻作者:www.nmubao.com浏览:46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宁国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东北侧,东邻浙江,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400毫米。市域总面积2487平方公里,总人口38.38万人(2010年末)。全市辖6个街道、8个镇、5个乡。 宁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
宁国是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的源头,境内西津、东津、中津三条河流穿城而过,风景名胜有山门、千秋关、青龙湾,原始森林板桥自然保护区、白鹭栖息纷飞的皖南湿地、天然红豆杉群落。境内土特名产有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风景名胜
 
宁国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东南边缘,黄山山脉由西延伸入境,构成南高北低、峰峦叠嶂的地势形态。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其中“山门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称誉,面积9万多亩的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与库容9.41亿立方米的青龙湖连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风光。
九天银瀑
 
九天银瀑(原名夏霖风景区)地处皖浙边界、天目山北麓,位于宁国市东南部群山之中,距市区29公里,风景优美、生态宜人、交通便利、环境良好。景区西连黄山奇景、南接天目秀色,景区属山地型景区,集峡谷深涧、奇岩飞瀑、竹山临海于一体。 该风景区景点可概括为四句话八个字:即“一湖、两谷、三峰、五点”所谓“一湖”即进入景区大门之后首先映入游人眼帘的明珠湖,“两谷”即明珠湖右侧通往观音瀑,长700米的卧龙谷,左侧由大龙瀑直达石门的飞龙谷。该谷长2.5公里,其间奇峰幽洞无数,孤壁绝崖万千,飞瀑流泉密布,野藤古树参天。“三峰”一是香炉峰;二是鹰咀峰;三是碧云峰。“五点”即夏霖风景区的五大亮点景观:观音瀑、大龙潭、石门、龙须潭、五龙潭等。
恩龙木屋村
 
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宁国市,距市区8公里,毗邻长三角旅游圈和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区,占地150公顷,始建于1997年,2001年11月正式对外营业。度假区内建有大门景观、千亩银杏园、特色林果园、水上乐园、木屋别墅群、恩龙民俗风情园等主要景点和一四星级旅游饭店。该景区于2005年底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2008年5月,被批准为四星级旅游饭店。
青龙湾
 
宁国市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宁国市西部,皖南山区东缘。距宁国市区17公里,属山地湖泊型景区。1998年,在西津河上游修筑了一条高68米,长253米的钢筋砼面堆石坝,从而形成了一座集38个岛屿、库容量为9.41亿立方米、水面面积32.8平方公里的水库,2001年下闸蓄水,2001年7月旅游区规划设计通过专家组评审,与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连为一体,形成青龙湾生态旅游区。
旅游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被覆盖率达77.5%。区内板桥自然保护区为北亚热带绿色桥头堡,有“绿色殿堂”之称,林木茂盛。已探明植物有483种,分属116科,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0种;动物有215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4种。
山门洞
 
山门洞,民国时期为宁国八大风景之一,位于宁国市西北部港口镇山门村境内文脊山前,距市区15公里,面 积5平方公里。山门洞系文脊山天然石门,入文脊山经过此石门,故名山门洞,古代又称灵岩洞。山门洞系石灰岩形成,怪石林立,洞府众多。有大小七十二洞,最著名的有龙潭、紫云、枇杷、涟漪、朝阳等六洞,各洞相距仅里许,尤以山门洞为最奇。
山门洞为一天然洞窟,高10米,宽17米,石壁削立,豁然中开,俨若城门,可通车马。门内有狮子峰,如吼狮昂首。渐进为朝阳洞、澡锅洞。门外有银杏树9株,参天蔽日,衬托出古朴苍郁的山门。洞旁有水洞、天洞、莲花洞,清幽有致,石笋、石乳,各具天姿。东晋太和年间(366年-371年)邑人翟硎先生隐居紫云洞,始开发山门。后人称灵岩洞为“翟硎石室”,并刻石铭记。至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始于洞旁建寺,宋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赐号“灵岩寺”。此后,寺之香火旺盛,经久不衰。1981年10月,山门洞入选《中国名胜辞典》,1989年,山门洞、朝阳洞石刻被宁国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门洞图册来源:
仙人塔
 
仙人塔,又名“当阳宝塔”,位于宁国市仙霞镇柘亭村村南冲口之峭壁上,距市区50公里。塔身挺秀,亭亭玉立。仙人塔始建于唐朝贞观(627—649)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仙人塔七层六面,通高约26余米,砖木结构,每面宽2米,占地162平方米。层层均有拱门及蹬道,由塔体内壁、外檐走廊盘旋而上,逐层攀登,直至塔顶。各层均设有花窗。每层的六角挑出飞檐,上铺筒瓦,形制秀丽。1981年,仙人塔载入《中国名胜辞典》,1982年被列为宁国县重点保护文物。1988年4月,仙人塔被列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梯千秋关
 
云梯畲族乡千秋畲族村千秋关历史悠久,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南宋时期皖南八大主要的抗敌关口。
云梯千秋关
 
1981年千秋关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1988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优特产
 
山核桃
 
山核桃又名小核桃,山核桃属胡桃科落叶乔木,果仁含脂肪油34-36%,其中90%以上属于亚油酸。清嘉靖二十八年间《宁国县志》即有记载:“宁国山多,产山核桃,初生未去皮似桃,故名。”1996年宁国市被授予“中国山核桃之乡”的称号。宁国山核桃生产区域为天目山北麓乡村,以南极乡为最,其次有万家、庄村、胡乐等乡镇,分布范围达20个乡镇。是宁国传统林特产品。宁国山核桃以粒大壳薄、果仁饱满著称,其产区沿天目山北麓连锦51公里,2007年总面积达3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
2005年2月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宁国山核桃实施原产地域保护,标志着宁国成为山核桃的原产地。
野兰香
 
自唐末以来,宁国板桥高峰茶,因品质优异遐迩闻名,并见诸史册。宋代李心传著《建炎杂记》(1162)载:“宁国府岁茶112万斤……宁国鸦坑《高峰鸦山》茶为贡品”。(野兰香茶即产自高峰山自然保护区中)。民国25年间(1936)《宁国县志》载:“宁国产茶以板桥高峰为最,色绿而味香醇厚,若改良焙法,不亚龙井”。
名茶“野兰香”产于宁国市板桥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1997年5月,野兰香茶通过省科委组织鉴定。专家们对该茶的评语为:外形——燕尾形,舒展、平直、匀齐、完整、净度高,色泽绿翠显毫;内质——兰花香,高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鲜醇,味有花香,叶底嫩绿明亮,朵形。同年,在北京‘97中国国际茶技术及茶文化交流会暨’97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上,野兰香茶被评为国际新名茶,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颁布的金奖。
黄花云尖
 
1984年,宁国县农业部门茶叶科技人员利用宁国茶树群体良种“黄花山大叶种”和“猪耳茶”种茶树芽叶试制成功了“黄花云尖”名茶。在1984年5月宣城行署特种茶生产座谈会上,“黄花云尖”获得一致好评。1985午5月,在安徽省新名茶良种优质茶评选会上,“黄花云尖”品质名列前茅,被推荐参加全中国评比。1985年6月,“黄花云尖”被评定为中国十一种新名茶之一,并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和奖杯,从而结束了宁国无名茶的历史。1989年7月,农业部在西安举办名茶评比会,“黄花云尖”名茶再次被审定为中国名茶,再次获得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
笋干
 
笋干是竹笋经蒸煮、烘烤制成的一种干菜,为味鲜色美,脆香爽口,营养丰富的佐餐佳品,具有排除人体脂肪剩余物的功能,烹调方便,耐贮藏,易保存,易包装运输。宁国笋干系列产品有条笋、焙熄、肥挺、脱挺和小挺等五种。其中焙熄,是平均从100公斤上等债券笋中仅取5-10公斤笋尖经过精制而成的,为“宁国笋干”之珍品。宁国笋干竹基地面积大,笋干生产规模大,为宁国一大特色产品,位居安徽省第一。宁国笋干主产区位于天目山北麓乡村,以云梯畲族乡为最,其次有仙霞、杨山、万家、狮桥、庄村、南极等乡镇。
板栗
 
板栗是中国特有的优良干果树种。宁国板栗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地方特有品种达20多个,其中特早、软刺早、二新早、黄栗蒲等列为安徽省优良品种,共有特点是丰产性能好、上市早、耐贮藏、风味佳,大的栗子每公斤40个。久负盛名的三元大红袍突出表现为栗子一大、二红、三发光的特征,能切片制肴,为席中珍品。宁国板栗分布面广,板栗面积达一万亩以上的有中溪、石口、桥头、平兴、宁墩、虹龙、狮桥、梅林等8个乡镇。
 
地方名人
 
程幼东: 安徽宁国人, 黑龙江省副省长。
陈强: 安徽宁国人 ,池州市委书记。
任新民:安徽宁国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宁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1994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林业经济发展迅速,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国经济及工业实力增强。
2011年宁国市实现生产总值16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比重为10.5:64.1:25.4,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42116元,折合6685美元。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3亿元,增长13%;完成财政收入30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8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8.7亿元,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5万元,增长14.5%。
农业
 
宁国的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比如鸡、鸭、鹿的养殖,发展养殖产业。截至2013年,有3家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皖南黑猪,梅花鹿等品牌享誉全国。在种植业方面,以花卉、红豆杉、山核桃、茶叶、竹子、杨梅、板栗为主,有多家国家级和省级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建国前,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广大农民多靠租佃地主、富农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加之耕作技术落后,灾害频繁,生产水平低下。土地改革后,随着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广大农民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行和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1952年,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7.3%(1980年不变价,下同),1978年下降到66.3%,1987年仅占31%。农业总产值内部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194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933.86万元,种植业占65.57%,林、副、牧、渔业占34.43%。1978年种植业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60.39%,1987年仅占47.38%,由过去偏重于种植业转向以粮食为基础,林、副、牧、渔业全面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比重由1949年73.57%下降到1987年的66.6%。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35075吨,上升到1957年52500吨、1978年93203吨。1982年达114602.75吨,是历史上市内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平均每亩耕地产值由1949年的49.04元,上升到1965年78.74元,1980年139.47元,1985年188.69元。平均每一农业劳力创造的劳动生产率由1949年的269元,上升为1957年的306元、1978年632元、1987年767元。与此同时,农村剩余劳力开始转向第二、三产业。1980年,全市农村总劳力的96.9%仍被捆在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8%的耕地上忙饭吃,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力不足5%。1987年全市农村总劳力中有10%以上的人员流向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65年的67元,增加到1978年100元、1987年458元。198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0156万元,比1949年增长4.3倍。粮食总产量达100347吨,比1949年增长1.9倍。
201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8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增长8.5%,林业产值增长0.1%,牧业产值增长0.9%,渔业产值增长4.1%。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4万吨,比上年增长1.3%;油料产量13206吨,比上年增长5.3%。全年肉类总产量5.3万吨,生猪出栏21.6万头,生猪存栏11.5万头,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6430吨,增长4.0%;山核桃产量8150吨,下降22.8%。
工业
 
2013年,初步形成了汽车橡胶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元器件三大产业集群和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橡胶零部件、无源电子元器件基地和中国耐磨铸件之都。
宁国解放前多为手工作坊和小匠铺,至1949年仅有私人作坊34家,工业总产值688万元。1958年“大跃进”时期创办国营工业企业36个,工业总产值上升到1474万元。由于盲目“上马”,导致农轻重比例关系失调,经过调整,1962~1964年县属工业总产值仍然连续三年徘徊在五、六百万元左右。1970年发展地方“五小”工业,产值有所回升。至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超出农业总产值3162万元,首次打破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格局,农轻重结构趋向合理。1987年末,全县有工业企业226个,县属工业总产值15 119万元,拥有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冶金、矿产等10多个工业门类,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1987年乡镇企业6 036家,总产值达12 941万元,比1977年增长21.3倍,超出农业总产值2 785万元,占县属工农业总产值25 276万元的51.2%。乡镇工业总产值8 930万元,占县属工业总产值的59.1%。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新的出路,一个以农为本的农业县逐步向工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奋进。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1亿元,增长25.8%,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4.3亿元,增长25.4%;“三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3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42.9亿元,增长54.6%,其中宁国市的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元器件三大主导产业完成总产值159.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6%;分别增长37.7%、48.2%和58.8%;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完成总产值10.1亿元,增长91.0%。
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宁国市三大产业集群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发展相关企业百余家,其中规模以上34家、亿元企业7家,形成了年产65亿件橡胶密封件的生产能力,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左右。成为以中鼎、亚新科为代表的汽车减振、转向系统、飞鹰公司为代表的汽车摩擦材料系统和保隆公司为代表的汽车排气管系统三大系列产品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通过安徽省汽车橡胶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评审。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3.1亿元,资产总额80.4亿元,实现利税10.4亿元。2013年1-4月,实现工业总产值49.19亿元,同比增长25.4%。截至2013,汽车零部件产业拥有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申请368项专利,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级实验室和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