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马步芳公馆等省级重点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均在区内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马步芳公馆等省级重点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均在区
行政区划
2000年,城东区辖7个街道、2个镇。其中各乡镇: 东关大街街道、清真巷街道、大众街街道、周家泉街道、火车站街道、八一路街道、林家崖街道、乐家湾镇、韵家口镇。
2001年底,城东区辖7个街道、2个镇,44个社区、20个村(牧)。
2007年2月15日,西宁市政府举行乐家湾镇移交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管理签字仪式:城东区乐家湾镇(不含曹家寨村)正式委托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截止2009年,管辖东关大街街道、清真巷街道、大众街街道、周家泉街道、火车站街道、八一路街道、林家崖街道、乐家湾镇、韵家口镇等7街道2镇。
名称 下辖地区
东关大街街道 辖慈幼巷、仁义巷、新生巷、索麻巷、滨河路、下东关、花园北街、北小街、上北关、下北关、五一路、七一路12个社区和省医院等2个家属区。
清真巷街道 辖清真一巷、清真二巷、中南关、团结巷、下南关、花园南街、山陕台、南庄子西、南庄子东、南小街、磨尔园北、磨尔园南12个社区。
大众街街道 辖大众街一、大众街二、上富强巷、下富强巷、上树林巷、下树林巷、大教场、共和路、大园山、一五三10个社区。
周家泉街道 辖晓泉一、晓泉二、玉带桥、路林巷、共和路、周家泉、白家巷、下滨河路、建国路、杨家巷10个社区和铁路等4个家属区。
火车站街道 辖车站一、车站二、车站三、车站四、褚家营、中庄、互助路一、互助路二、互助路三、林家崖、一颗印、林家崖新村12个社区和格尔木办事处等4个家属区。
八一路街道 辖曹家寨、煤田、汽车八场、康东西、八一路、上十里铺、下十里铺、乐家湾8个社区和汽车发动机厂等2个家属区。
林家崖街道 辖5个社区(新村、一颗印、林家崖、车一、车二)、2个村(林家崖、路家庄)。
乐家湾镇 辖友谊、联合、团结、先进、曹家寨、上十里铺、下十里铺、乐家湾、杨沟湾、塔尔山10个村。
韵家口镇 辖林家崔、路家庄、王家庄、褚家营、中庄、小寨、韵家口、付家寨、朱家庄、泮子山10个村。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城东区植物资源有千余种,定名的737种,主要树种有杨树(冬瓜)、小叶杨(山杨)、桦树(红桦、白桦、糙皮桦)、青海云杉、油松、祁连圆柏等。灌木有小柴、忍冬、蔷薇、卫茅、枸杞、沙棘、金露梅、银露梅、杜鹃、锦鸡儿等。
动物资源
城东区有狍鹿、扫雪、猞猁、棕熊、岩羊、獐子、狐狸、水獭、蓝马鸡、雪鸡、环颈雉、石鸡,以及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雪豹、马鹿等众多珍禽异兽。
矿藏资源
城东区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石棉、石膏、硅石、芒硝、粘土。
经济概况
综述
2011年,城东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55亿
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16%;完成区属固定资产投资23.40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37.84%;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3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30.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04.82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12.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48.79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14.9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3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15.17%。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4.91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12.77%;争取省、市财政专项资金2.22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30.24%。
第一产业
2011年,城东区落实农产品播种面积3196亩,种植蔬菜2467吨、牲畜出栏33899头(只),肉类总产量486吨。
第二产业
2011年,城东区抓好工业企业生产技改,共实施工业项目9项,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09亿元,完成区属工业增加值3.09亿元,增长10.7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3亿元;投资3650万元完成乐家湾畜产品加工园区转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完成西宁祥源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800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项目。
第三产业
2011年,城东区全年共实施第三产业项目36项,其中续建8项,新建28项,累计完成投资6.5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9.70%。青海新千国际虫草大世界建成投入运营,中国
青海虫草国际交易中心、青海泰阳国际商贸中心、小商品批发市场三期改扩建等投资大项目顺利实施。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26项,完成投资5.44亿元,华庭仁和、碧水外滩、三江汇怡等17个投资较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旅游会展经济发展迅速,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明显提升,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91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10.10%。圆满完成了2009第二届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节的协办任务,积极组团参加大型经贸洽谈活动,全区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1项,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3.0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35%,其中,省外到位资金3.51亿元。
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撒拉族文化
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死
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严禁在清真寺内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携带污浊之物进入清真寺;作礼拜时,他人不得从面前走过;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涤衣物;与人谈话时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礼的行为。
撒拉族男子头戴白色或黑色圆顶帽,上穿白色衬衫,外套黑色坎肩,束腰带,下穿黑色或蓝色长裤,冬季穿皮袄。妇女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外套坎肩,下穿各色长裤,戴头盖。
撒拉族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时根据情况适当加餐),主食以面粉为主。家常品种有花卷、馍馍、馒头、烙饼、面片、拉面、擀面、散饭、搅团等。在一年一度的斋月里,一般都只食早、晚两餐,饭菜比平时丰盛一些。
按照伊斯兰教义,撒拉族严禁饮酒,一般在撒拉族的筵席上不备酒。平时更无饮酒的习惯。 日常饮料除清茶、奶茶和盖碗茶以外,还常饮麦茶和果叶茶。制作麦茶时,将麦粒炒焙半焦捣碎后,加盐和其他配料,以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香甜可口;果叶茶是用晒干后炒成半焦的
果树叶子制成,饮用别具风味。
典型食品:比利买海,油搅团,撒拉族传统风味食品,用植物油、面粉制成。
撒拉人信奉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在民间,婚丧嫁娶都要炸油香、煮麦仁饭,其间凡参与炸油香、煮麦仁饭的妇女必须要"乎斯里"(即沐浴过),未经沐浴或经期妇女,不允许参与这项工作,也不允许到油锅附近去。
藏族文化
青海藏族人民对茫茫草原有着挚心的爱,它们爱马、识马、善骑、骁勇,充满剽悍、尚武的精神;轻便、耐磨、便于支拆驮运的牛毛帐房;粗犷豪放、欢快热情的民间舞蹈等等,无不可以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中找到终极的根源。同时,藏族是几乎全民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
藏族
宗教对藏族各种习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印记。赛马时,"煨桑"这一古老的敬神祭祀习俗作为开赛的仪式;同样,我国曾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它为青海藏族的习俗打下不可忽视的烙印。诸如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像"新寨求卓"这样的舞蹈是禁止女性参加的;帐篷内的座位、坐序、坐法有严格的习俗规定,女人不能坐在男人的上方,男人可盘腿而坐,妇女则需半跪式,不得盘腿;男人用的东西,妇子不得跨越,必须绕行;诸如受官贵民轻特权观念的影响,路上遇到千户、百户,则必须赶紧取下盘发,右袖搭肩,躬立道旁,双目下视,甚至跪立道旁。这些说明在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普通老百姓的习俗之间,政治是通过中介作用而发挥其影响的。
特色小吃
酿皮
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浓厚的传统小吃。其制作方法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量的碱面,用温水调成硬性的面团,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再放到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去淀粉,直到面团成蜂窝状的软胶样时为止。这软胶样的面团煮熟后称作面筋。剩下的面糊待水沉淀后,倒出浮水,将沉淀面糊舀在铺有棉布的蒸笼中蒸熟,取出,吃时须切成长条,缀以面筋数片,浇拌上调料即可
焜锅馍
它是青海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地区人们的面食品。焜锅馍,其制法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籽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面团,揉成和焜锅大小相似的圆柱状,放入焜锅内,然后将焜锅埋入用麦草为燃料的炉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烙出的馍馍,外脆内软,香气扑鼻。
甜醅
将莜麦或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开坛食用,醇香、清凉、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则壮身暖胃。
旅游景点
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间,在青海省
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据现存寺内的《重建西宁大寺碑记》(1914年5月立)和《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1948年8月立)两块碑文记载,可以看出这座大寺已经具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正中的礼拜大殿为全寺最大的建筑物,占地1102平方米。整个建筑式样别致,结构分明,每逢礼拜、三大宗教节日,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汇集在此举行隆重的聚礼活动。东关清真大寺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一座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
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
。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 该寺坐落在西宁市东关大街,洪武年间,占地面积达28000平方米,修有2000余平方米的大殿,两个宣礼塔、一座碑亭院及一些辅助建筑物的清真大寺,在今西宁东关大街拔地而起。[5]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占地总面积为13602平方米,建筑物雄伟壮观,具有中国古老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特色。大寺的原正门,即“前三门”,座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十米,宽为十五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前三门现处在清真大寺临街楼房之前)。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也称北山林场,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北山,
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是青海省又一处著名的原始林区和风光旅游景点也是科学考察、寻幽探险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同时土族风情浓郁,民俗文化久长,堪称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公园内植被茂密,据考察,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区中有众多观赏价值很高的名贵植物,如绿绒蒿花为稀世名花,这里就有3种;被誉为中国三大高山名花的杜鹊花、报春花、龙胆花在这里广为分布;素有"灌木花卉之王"的杜鹊花的种类不下20余种,花色鲜艳,瑰丽多姿;还有唐古特铁线莲、川赤苟、山丹花、鸢尾花等中国名花。每当春夏季节,花团锦簇,林木葱郁,花香鸟语。隆冬飞雪满天,茫茫林山,银装素裹,苍松翠柏傲然挺立。
建制沿革
1949年9月,西宁解放,为青海省省会。下设第一、二、三、四、五、六区人民公署(科级)。管辖范围东至杨沟湾,西至小桥,南至红庄,北至下朝阳。
1950年,第六区并入第五区。各区人民公署改为区公所。
1952年4月,将第四区和第五区的7个乡划出,设立郊区。
195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第一区更名为城中区,第二区更名为城西区,第三区更名为东关回族自治区,郊区不变。
1954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从湟中县划入部分区域,扩大西宁市管辖范围:东至杨沟湾,西至刘家寨,南至红庄,北至上朝阳。7月,市政府决定:将郊区划分为东郊区、西郊区。
1956年8月,青海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西宁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国务院1960年1月批准);撤销西宁市城东区、城西区、东关回族自治区和东郊区、西郊区,设立城中区、城西区、城东区三个县级区。西宁市管辖范围东至高寨,西至扎麻隆,南至总寨,北至新城。
1957年12月,撤销城东区、城西区,所辖城市街道划归城中区,农村各乡由西宁市直接领导。
1959年12月,西宁市设立县一级城中区,辖后子河、多巴、总寨、小峡4个公社(国务院1960年1月批准)。
1960年1月,国务院批准,将青海省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的湟中县划归西宁市领导。4月,青海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调整西宁市行政区划:撤销城中区,在原西宁市辖区(含农村)设立县一级的城东区(驻东关大街)、城西区(驻小桥),以市郊多巴公社及湟中县划入的维新、上五庄、李家山公社设立县一级的通海区(驻多巴),以市郊小峡公社高寨、红庄大队及湟中县划入的平安、三合公社设立平安区驻平安驿)。7月,将西宁市元朔、新城2公社及后子河公社黄家寨大队划归大通县
1961年5月,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西宁市城西区,所辖城区部分并入城东区,将城东区更名为城区,原城西区所辖农村分别划归通海区和湟中县。8月,省委决定,将大通县、湟中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仍划为省直属县(国务院1962年1月批准确认)。
1962年3月,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西宁市通海区、平安区,将通海区所辖各公社,平安区所辖小峡、高寨两个公社由西宁市直接领导,平安区平安等公社划归湟中县领导,哈拉直沟等公社划归互助土族自治县领导。4月,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西宁市城区,将城区所辖各城市公社由西宁市直接领导。6月,将西宁市所属上五庄等16个公社划归湟中县,红崖子沟等2公社划归互助县。
1963年2月,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恢复西宁市市辖区建制,在西宁市市区(原“城区”辖区)设立城中区、城东区、城西区三个区,市郊的中庄、十里铺、沈家寨、彭家寨、二十里铺、马坊、大堡子等7公社仍由西宁市直接领导(设立中共西宁市郊区工作委员会具体领导)。4月,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后子河、润泽、长宁3公社划归大通县领导,多巴、拦隆、小峡等公社、大堡子等8个生产大队划归湟中县领导,高寨公社划归互助土族自治县领导。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宁市城东区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东部,地处湟
水河西宁段下游,东与平安县接壤,南与湟中县相连,西与城中区毗邻,北与互助县相接,辖区总面积为114平方公里,是西宁市的东大门。
地质地貌
城东区地处河谷地带,平均海拔2261米。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群山怀抱。
气候
城东区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
水文
城东区内有湟水河自西向东流经北境。基本断面或河口地点在西宁市北门外,集水面积9020平方公里,河道在西宁长度174.1公里。
人口民族
2009年,城东区全区总人口34.07万,其中回族人口10.2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0.14 %。以汉族为主,有回、藏、满、土等27种民族,其中回族约占总人口的29%,其它少数民族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