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小番茄走出大天地
泰顺兴业(内蒙古)食品有限公司位于黄河边上,是巴彦淖尔第一家番茄加工出口企业。一进厂区,车间外墙上巨型的“F-25”标识格外引人注目。泰顺公司的副总经理万彤阳对记者说,这是番茄出口产品的轻工代码。“我们在国外F-25是轻工代码,我们英文的商标是SUNMATO,这个在国外相当有名。现在在日本一提F-25比‘泰顺’有名。现在(出口)主要就是番茄酱和番茄丁。这些都是我们的原料,然后客户再把它们加工成产品。”
泰顺只是巴彦淖尔众多番茄加工企业中的一家。巴市出口的番茄产品从最初以原料番茄酱出口为主,转向小包装番茄酱、番茄汁、脱水番茄、番茄沙司等多个品种。如今,巴市的番茄产品已经行销37个国家和地区,约占西欧市场20%的份额、日韩市场为30%、非洲市场则达到了40%。
巴彦淖尔的番茄产品为何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这离不开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番茄的主产区河套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适合番茄生长。巴市番茄协会秘书长吴晓东说,当地的番茄产品还主打“绿色”。“防腐剂和添加剂在我们巴市的番茄产品中是绝对没有的,这个地方番茄酱的质量很好,因为我们主打的就是‘绿色产品’。”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巴彦淖尔市开始着手打造外向型出口番茄加工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番茄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巴彦淖尔市商务局局长宣勇介绍说:“经过长期不懈地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巴彦淖尔市番茄产业基本建设形成了种植体系、加工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相互配合的一个产业链条,而且2012年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巴彦淖尔的绿色农产品出口量已经连续五年处于内蒙古自治区首位,番茄产业是其中的佼佼者。2013年,番茄产品出口额达到7800万美元,占全市农畜产品出口总额的1/3。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番茄种植面积达15万多亩,总产量约75万吨。杭锦后旗蛮会镇农民巧碟一家今年种了20亩番茄,亩产6、7吨。说起今年的收成,巧碟显得很“谦虚”:“能凑合吧,一吨500元,定价的了,一亩地怎么也得(收)2000多、3000元,就能卖个5万多吧。”
巧碟所说的定价实际上指的是当地番茄协会定的保护价。近几年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番茄价格下跌,农民种植番茄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击,加工企业的原料也成为大难题。番茄协会秘书长吴晓东:“协会要求企业一定要订一个番茄最低收购保护价,可以保证农户,在番茄多的时候不受损失,少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最低保护收购价来收他们的番茄,保证了农民的利益。”
有了最低收购保护价,农民就吃了定心丸,企业也“有米下锅”。在巴彦淖尔市副市长丁凤玲来看,以番茄产品为代表的巴市农畜产品出口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以及提高农牧民收入的作用不可低估。“据专家测算,平均每1万美元农畜产品出口可提供20个就业机会,每出口1美元农畜产品可使农牧民获得约1元人民币的收入。以此类推,2013年我市农畜产品出口创造的就业机会达 54 万人以上,全市农牧民可新增收入27亿元。”
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但是消费者的利益也不能忽视,对于出口的番茄产品来说,食品安全尤为重要,这也是众多加工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内蒙古屯河河套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独联体、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总经理孙记华说:“食品安全,我们公司都是从田间、到生产、到餐桌这块儿,整个过程(都要监控),特别是对重金属和农残做一个监控,土壤我们要经过我们自己的试验中心,还有客户要检测;种子检测是否是非转基因的还是转基因的,这个都要检测。”
现在巴市出口的番茄产品大多还是番茄酱、番茄丁等原料系列。这些产品运到海外后,还要经过再加工,番茄产业的大蛋糕被出口国家的下游厂商分走了相当一部分。对于这种现状,内蒙古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副处长丁晓龙表示,今后巴彦淖尔番茄产业的发展要延伸产业链和开展深加工。“你产业链越长,产品的附加值就越高,你要是直接出口番茄就更不值钱了,因为农产品不值钱。我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也指导巴市,提升在深加工的技术上要向国际看齐,要大量的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深加工技术,通过这些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我们农产品的出口总额。”
为了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巴彦淖尔正在打造自己的品牌——河套牌,番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产品。随着巴市产业链的延伸和知名品牌的打造,巴彦淖尔的小番茄会走出更大的天地。
- 上一篇:记忆中的枸杞
- 下一篇:临河示范园区玉米长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