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农牧业构建“三区一带”发展格局
记者:“十三五”时期,我省农牧业将面临哪些严峻挑战?
张黄元: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未来还存在“三个日益突出”和“两大难度”。
其中,“三个日益突出”:一是发展与环境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加快,耕地数量减少,长期使用化肥、农膜,耕地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亟待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
二是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农牧业生产结构仍然不合理,种养业结合不紧,许多特色农畜产品在省外很有名气、品质高,也有品牌,市场认可,但缺规模,缺精深加工,缺高端产品,效益低。
三是农畜产品监管压力日益突出。群众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关注度越来越高,农牧业投入品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产地准出制度只是起步,目前执法体系仍然不健全,在保供给的同时,保质量、保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
另外存在的“两大难度”:一是农牧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投入边际效益逐年递减,农牧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下,甚至亏本。“十二五”农牧业已经发展到了新水平,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要在这个高起点上继续保持持续发展势头,面临高位爬坡,难度将更大。
二是面临抵御市场风险的考验,如近两年蔬菜、牛羊肉价格持续走低,增产不增收,菜贱伤农、肉贱伤牧的现象尤为突出。如何保持农畜产品市场相对稳定、丰产增收难度大。
记者:“十三五”时期,我省农牧业发展方向在哪里?
张黄元: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短腿在农牧业,短板在农村牧区,难点在农民。总的来说,我省农牧业“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方向是,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以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为主要任务,继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完善政策,加快农牧业转型升级,保持农牧业农村牧区稳定发展好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和保障。
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建议》提出,“积极构建‘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格局”,即:打造东部特色种养高效示范区、环湖农牧交错循环发展先行区、青南生态有机畜牧业保护发展区和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以此壮大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
为此,农牧系统必须要坚持“一条路子”,贯穿“一条主线”,打造“四个百亿元”产业。简而言之,就是要坚持集约化、有机化、品牌化方向,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农业与牧业循环、规模经营与品牌效益兼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生态农牧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牧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推动农牧业发展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要统筹各区域农牧林渔优势资源和综合条件,以稳定粮食产量、增加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菜篮子”水平、促进农牧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打造畜禽养殖、粮油种植、果蔬和枸杞沙棘等“四个百亿元”产业。
记者:“十三五”时期,我省农牧业发展的重点在哪里?
张黄元:“十三五”期间,我省农牧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经过综合考量,未来发展将突出开发农牧业新兴业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计划、深入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加强农牧业环境治理、提升农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强化改革、科技支撑七个重点上。
要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创意农牧业和草地生态畜牧业等新兴业态,开发农牧业“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多种功能,推动农牧业与工业、服务业共同发展,构建和延伸“接二连三”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综合效益。
深化农牧区土地制度改革,坚守耕地红线,稳定农牧区土地草原承包关系,完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牧民综合素质,择优扶持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民产业化企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集约化种田养畜水平。
同时,要建设国家级春油菜和马铃薯制繁种基地,大力发展藏羊、牦牛、中藏药材、蔬菜、冷水鱼、饲草料等特色产业,注重品种改良、高原特有稀有畜种保护,扶持清真食品。推广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牧业质量安全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强化市场建设和品牌建设,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计划,打造高原、有机、优质、富硒、富锗等健康牌,提高特色农畜产品附加值和中高端市场占有率。
其次,要加快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与环境综合治理、祁连山和柴达木水源涵养地”等重大生态工程,从整体上恢复和强化生态功能。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农药、化肥等减量使用,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另外,要大规模推进黄河和湟水流域土地整理和低产田改造,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牧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牧业信息化,为发展现代农牧业注入新活力。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牧业发展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高素质生产经营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