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县龙头企业发展高效绿色农牧业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10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0.5亿元。其中2亿元以上的4家;3000万元——2亿元的4家;3000万元以下的2家。年加工转化农畜产品120万吨,实现产值12.1亿元,带动农户2.5万户。全县共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11家。其中种植业286家、养殖业278家、农机服务18家、其他服务29家。为做强产业、做大市场、不断满足农民对生产资料、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生产效益的需求,这些龙头企业探索形成了以市场联结、订单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土地流转、企农共建为主的五种利益联结机制。
市场联结型。龙头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和自己加工的需要量,在市场上随机收购农户生产的农畜产品,双方不预先签订合同,自由买卖,价格随行就市。这种利益关系的好处在于农户与龙头企业都可凭自己的意愿自由决定交易对象,获取最大的市场利益。然而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是企业和农户双方都要承担不确定的风险,双方关系不稳定,农民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其利益会因市场因素受到损害。
订单农业型。订单农业型是县农牧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实现利益联结的主要方式。多数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契约等形式与广大农户开展订单生产,发展订单农业。企业通过合约确定农户为原料生产户,以较快速度建立生产基地,保障了加工原料供给,同时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服务的“五统方式”,形成“公司+农户+订单”的生产模式。部分企业对加工原料实行定价收购,通过定价保障农民利益,部分企业对加工原料实行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低迷时也能保护农民利益,从而实行加工原料的稳定供给,确保企业稳定发展。今年以来,全县订单农业带动农户1.8万户,订单种植面积18万亩,订单养殖家畜10.5万头只。其中,商都县冷山糖业有限公司与8000多户农民签订甜菜种植合同,完成订单面积13万亩;内蒙古蒙都农牧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肉牛、肉羊养殖合同,完成订单养殖肉牛3000头、肉羊5.5万只。订单农业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保障了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原料的稳定供给。
专业合作社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实施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服务的规模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按照“简化手续、优先组建、逐步规范”的原则,全县优先发展马铃薯、蔬菜、甜菜、生猪、奶牛、肉牛、肉羊专业合作社,目前,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0个,成员6000多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5万多户,统一销售农畜产品总值4000多万元。例如鑫磊蔬菜专业合作社、福珍薯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成了企业和农民、种养殖户之间更为紧密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结机制;七台镇鹿王社区成立“商都县农畜产品流通协会”,通过协会稳定了农畜产品的收购价,从而稳定了市场。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规范种养标准、信息咨询、利益维护、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作用,有效地保护了农民、企业的最大利益。
土地流转型。龙头企业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加强与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建立“公司+基地+工人”的生产模式,土地流转逐步成为龙头企业与农户实现利益联结的重要方式。土地流转工作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稳妥地推进,主要以转包、出租的方式进行流转。农户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收取租金的方式获得基本利润,然后以产业工人的身份优先进入企业务工,获取工资实现利润。今年以来,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9.8%,涉及农户1.8万户。土地流转推动了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产业化经营、劳务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其中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土地流转方式建设马铃薯种薯田13万亩,吸纳9800多名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到企业务工,实现了公司、农户双双赢利的目标。土地流转为促进农民增收、提升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发挥了良好作用。
企农共建型。企农共建的利益联结机制是由企业与农户共同兴建种养业基地,实现集中种养、分户经营、统一服务,形成“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模式。乐耕食品有限公司以企农共建的利益联结方式同农户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生产模式,带动农户1500多户。今年,该公司租赁农民土地1.5万亩进行打井配套后,返租给农户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公司提供栽培技术规程,并派技术员指导生产,产品公司统一收获、统一收购。现有5家奶牛园区,都是由企业前期投入,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后,奶农进驻园区,通过产品营销实现公司、农户双双赢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