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推动高原特色农牧业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刘启文报道“以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农业与牧业循环,规模经营与品牌效益兼得,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之路。”青海省政府日前确定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
一是调结构,抓特色,大力转变生产方式。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考虑区域优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进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加强设施农业温棚基地建设、改造升级现有生产基地、促进蔬菜生产向湟水流域、黄河谷地、柴达木盆地等优势产区聚集;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牧业,充分利用农牧结合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作物轮作和间作套种,在东部农业区和环湖地区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按照“规范建基地、加工增效益、品质严监管”的要求,把发展有机畜牧业作为青南牧区生态畜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来抓。
二是扩规模,创机制,加快转变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严格按中央要求完成任务,规范土地草场流转机制;采取资金补助、项目扶持、信贷支持、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大农牧业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和完善产业链;扎实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按照先行试点、示范推广、全面提升“三步走”思路,进一步夯基础、转方式、调结构、提能力,大力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典型模板。
三是强基础,促服务,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充分利用青海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重点推进高原特色制(繁)种基地建设,加快省级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升级改造;依托大美青海品牌和旅游强省建设,实施休闲农牧业五年行动计划,发展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牧业;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鼓励农牧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牧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综合效益。
四是强科技,提素质,全方位推进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着力攻关高寒草地生态修复与畜牧业育种繁殖等科研课题,完善农牧业科技创新三级平台;全力推进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加强和完善现有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实现全省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能力建设全覆盖;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为现代农牧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五是保生态,可持续,推进农牧区环境长效治理。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建设,组织实施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连山(600720,股吧)生态工程,推动柴达木地区、东部干旱地区重大生态工程启动实施,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推动“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建立精准补贴机制,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加快创建高原资源生态保护先行区。
青海省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初具规模,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取得重大进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牧业效益和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产业强、环境优、可持续的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