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南地区农牧业发展成就综述
阳春三月的雅砻河畔,万物复苏。
在乃东县昌朱镇门中岗居委会村民洛桑的家里,主人告诉记者:“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就要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节气不等人,我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购买好种子和化肥,还要多积些农家肥,使土壤保持良好肥力,才能保证增产增收。”
“2015年,山南地区全年粮油喜获丰收,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农牧业项目推进顺利,农牧业‘三推进’工作取得新成效,草原生态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标。”地区农牧局局长央中卓嘎介绍说。
农牧业喜获丰收
2015年年初,山南地区召开的农牧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牧业投入,促进农牧民增收,确保农牧业增效。按照既定目标,山南地区农牧局紧紧围绕地委、行署的工作部署,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战胜虫灾、旱灾、农作物病害等的影响,全地区农牧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2015年,全地区粮食总产达16.4万吨(其中青稞产量9.05万吨),较上年增长1.2%;油菜总产达1.6万吨,蔬菜总产达5.93万吨。年末,全地区各类牲畜存栏165万头(只、匹),顺利完成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减畜任务;新生各类仔畜59.31万头(只、匹),成活率达95.2%,比上年同期提高0.15个百分点,比年初既定任务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全年成畜死亡率控制在1.3%以内。预计全年牲畜出栏57.7万头(只、匹),出栏率达35%,比年初既定任务提高了1个百分点;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30150吨、1100.3吨和60012吨,分别比上一年增长0.5%、0.03%和0.02%。
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
去年以来,山南地区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民增收空间不断拓宽,不仅彻底将农民从“靠天吃饭”的窘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全地区拥有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955家,带动当地就业29031人,辐射带动农户20137户47385人,户均增收3950余元;龙头企业强劲带动作用明显。全地区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实现产值24600万元、利润1320万元,带动就业557人。
“去年,地区投资2326.51万元,重点打造‘青稞产业提升、乃东县利群农畜产品经销产业合作社奶制品加工、浪卡子县卡龙乡甜奶渣加工、桑日县葡萄种植基地扩建、加查县蓝莓种植基地扩建、农牧特色产品宣传展示平台’等一批具有开发潜力的特色产品正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的强劲动力。”央中卓嘎介绍说。
科技服务上台阶
近年来,山南地区农牧局紧紧抓住农闲时节,加大特色农牧业、“藏青2000”栽培、大棚温室蔬菜栽培、黄牛改良等技能培训。
“自从农牧局组织培训后,我的种植技术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种的菜不仅够自己吃,还有多余的可以卖些钱,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扎囊县阿扎乡阿扎村村民益西卓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全地区农牧民科技特派员人数达到了1108名,实现了每个行政村拥有两名农牧民科技特派员的目标,行政村农牧民科技特派员覆盖率达100%。”地区科技局党组书记肖宗新告诉记者。
同时,通过培养农牧民科技明白人工程的实施,切实培养了一支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有较高素质留得住、永不走的“科技明白人”队伍,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科技素质和从事主导产业的水平,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如今的雅砻大地,处处生机盎然。田野里,林林总总的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喜人;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奔向八方;园区内,一家家涉农企业产销两旺……织就出一幅充满希望的如诗画卷。
- 上一篇:林芝现代高效生态农牧业走新路
- 下一篇:兴安盟农牧业工作会议确定今年9项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