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望重夺玉米淀粉现货定价权
有消息称,国家将给予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玉米加工补贴,金额是深加工企业每加工1吨玉米国家补贴100-130元,省政府配套补贴200-260元,补贴时间是半年潮粮期。如果消息被证实,那么其对市场影响如何?
国家补贴金额(按照补贴上限)计算如下:
按相关机构数据数据, 2015/2016年度黑、吉两省深加工企业消费玉米1828万吨。国家补贴金额=1828万吨/12个月×6个月×130元=11.9亿元。
2016/2017年度两省消费玉米2040万吨。则国家补贴金额=2040万吨/12个月×6个月×130元=13.3亿元。
其实,从国家层面来考虑,一方面,国家给玉米种植者补贴的390亿元,加上给黑、吉两省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的10多亿元,远远少于2015/2016年度临储收购1.25亿吨玉米所需2500亿元的巨额资金;另一方面,国家拟振兴东北经济,而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就是当地的支柱行业,支持玉米深加工行业肯定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不过,市场参与者还是要思考市场层面的问题。分析认为,该补贴政策将带来几个直接的结果:
其一,现货市场上,东北有望重夺玉米淀粉定价权。
自2008年国家实行临储玉米收购政策以来,东北因原料成本大幅上扬,在竞争中渐处劣势,华北尤其是山东的玉米淀粉加工行业却飞速发展。玉米淀粉的定价权从东北转移至华北。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至今,淀粉加工行业“北退南进”格局明显。东北玉米淀粉加工行业产能下降300万吨,其中,吉林减少100万吨、辽宁减少80万吨、内蒙古减少80万吨、黑龙江减少40万吨。相反,华北玉米淀粉加工行业大爆发,产能增加310万吨,其中,山东增加190万吨、河北增加90万吨、河南增加30万吨。
据悉,2016/2017年度,新增的玉米淀粉产能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包括象屿集团的北安和富锦两厂(总计120万玉米加工能力)、沂水大地的黑龙江分厂(100万吨玉米加工能力)。这些生力军入市,势必用满产和相对低价来开拓市场。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它们都会成为玉米淀粉的交割厂库。
深处“粮窝子”,东北深加工企业本身就用着全国最低价的玉米,再加上还能从国家和省政府收获大量补贴,且加工链条没有华北长,外销比例明显高于华北尤其是山东的企业,东北企业自然能重夺玉米淀粉现货定价权。
其二,期货市场上,玉米淀粉1701合约和玉米1701合约的价差将缩窄,实际补贴数额越大,两者的差价越小,极端情况就是平水甚至贴水。
2016年3月17日,吉林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和省工信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1-6月省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自购加工玉米补贴管理工作的通知》,内容涉及对纳入补贴范围的企业,2016年1-6月在省内自购自用的玉米,按实际消耗数量,每吨给予150元补贴。
按照玉米淀粉1701合约和玉米1701合约的收盘价格计算,2015年10月22日,二者价差最小,为24元。当时,空头的逻辑是外部宏观经济差和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获得补贴。
因本次补贴涵盖了黑龙江省,规模更大,金额更高,可以推断,玉米淀粉1701合约和玉米1701合约的价差收窄程度将超过上次。
其三,很多市场参与者认为,补贴的发放利于玉米深加工消费,虽然利空玉米淀粉,但利多玉米。从逻辑上讲,没有问题。不过,深加工行业消费玉米的量有限,国粮中心预计,深加工行业2015/2016年度消费玉米5640万吨,2016/2017年度预计消费6070万吨,增幅为7.6%,并不能改变全国范围内供过于求的状况,2016/2017年度,玉米市场供应过剩超过2000万吨。
其四,也有市场参与者认为,冬季玉米现货价格过低,将迫使国家再次收储。其实,国家既给东北农民种植补贴,又给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加工补贴,还给玉米深加工行业出口退税,已经有了那么多优惠政策,2016/2017年度应该不会再收储了。
总的来说,玉米淀粉1701合约价格下跌的第一目标位1700元/吨已经实现。考虑补贴因素,第二目标位在15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