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利用大数据构建精准脱贫新机制纪实
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明确了路线图。但在工作推进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如“只谈谈、不落地”“数字脱贫”“产业扶贫盲目跟风”等现象。
如何及时纠正扶贫形式主义?2016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自主研发精准扶贫立体大数据系统(简称“数据铁笼”),探索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的精准脱贫新机制,让扶贫走过场的现象无所遁形。目前,“数据铁笼”已在全旗实现全覆盖。
数据让权力“阳光运行”
阿荣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南部,总人口32万人,有满、汉、朝鲜、蒙古族等20个民族。全旗耕地面积470万亩,连续10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是典型的农业大旗。1993年,阿荣旗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贫困旗。
阿荣旗旗长冯方祥说,阿荣旗与全国其他传统农区一样,同样面临精准脱贫这道考题。为推进精准脱贫,政府大动脑筋,干部大费周折,而贫困户还不太买账。如何才能瞄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区域的实际需求去雪中送炭?为破解这个难题,阿荣旗委、旗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果敢决策,启动建设“数据铁笼”。
摆在首位的是“看真贫”。为了精准识别贫困户,阿荣旗选派旗乡干部1498名,实施“15145”结对帮扶机制,即:处级领导包扶1个乡镇、帮扶5户贫困户,科级领导包扶1个贫困村、帮扶4户贫困户,一般干部帮扶5户贫困户。扶贫干部到实地、看实况、听实话,找穷因、挖穷根、算穷账,最后识别贫困户6028户、15016人。按因灾、因病、因学、因房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把贫困人口归入“五个一批”脱贫篮子中。
接下来就是录入数据。每名包户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后,利用“阿荣旗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指定路径进入系统,定期更新信息。目前,1498名选派干部已将15016名贫困人口数据全部录入“数据铁笼”。
阿荣旗纪委书记凤忠良介绍,收集完整而准确的基础数据后,政府部门重点梳理“三清单一流程两点”,即权力、责任、问题“清单”,公共权力运行流程以及权力寻租点、群众关注点;然后,进入大数据平台,让权力“动起来”;最后,通过分析权力“跑动”数据构建业务模型,将事后监督变成过程监督,推动权力“不能腐”。
“根据动态的脱贫攻坚数据信息,可以秒速确定哪个部门哪个干部问题突出,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阿荣旗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陈倩说,“‘数据铁笼’是以‘清单’为‘笼底’、业务模型为‘笼条’、大数据平台为‘笼盖’,让每个帮扶部门行政权力或服务管理事项‘进笼’,实现权力阳光运行。”
数据让决策“更精准”
“根据录入所有贫困户的详实信息,‘数据铁笼’系统可以自动分析每个乡镇的贫困程度、每个贫困村的贫困原因、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因素,挖掘和运用这些动态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系统、精准的参考依据。”阿荣旗副旗长王建明说,“如今,在阿荣旗,数据已经渗透到精准脱贫的各个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结合“数据铁笼”的系统分析结果,阿荣旗因地制宜为精准脱贫开出“两个良方”:一是构建扶贫办、旗直各部门单位和企业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形成专业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参与扶贫三方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二是构建贫困户产业发展、贫困村主导产业扶持和扶贫基地带动产业脱贫的梯次格局。
记者走访了霍尔奇镇那克塔村、三岔河镇老山头村和新发朝鲜民族乡东光村,发现他们不但主导产业发展得好,而且带动能力也很强。那克塔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养羊业,当地羊肉由于其地道品质而供不应求,贫困户从中受益很大。老山头村除了发展养殖业外,还从事黑木耳栽培。包扶干部协调扶贫资金补贴购买黑木耳菌5万袋,扶持2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成立木耳专业合作社,每户年均增收2500元。东光村是朝鲜族聚居村,碧水蓝天,回廊宛转,灰墙青瓦,古朴典雅,宛然江南风景。“近年来,东光村突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也带动周边乡邻实现了旅游脱贫。”新发朝鲜民族乡乡长金英珠说。
这只是阿荣旗因地制宜产业脱贫项目的缩影。阿荣旗农牧业局局长郭平说,为了扎实推进产业脱贫,提升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阿荣旗整合扶贫资金2.38亿元,重点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显著提高。截至目前,阿荣旗每个行政村均确立1个以上的主导产业;建设跨村、跨乡镇的扶贫基地8个;精选64家企业与64个贫困村结对,开展村企协力脱贫攻坚,为全旗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据让治理“现代化”
“每次到帮扶户家里我都得写‘帮扶日志’并拍照上传,帮扶是不是走过场,帮扶对象家里有何变化,在‘数据铁笼’系统里一目了然。”阿荣旗向阳峪镇党委书记卢亚光介绍,“帮扶日志”包括照片、文字、视频和GPS定位信息,确保帮扶干部每月都能到包扶的贫困户家里2至3次,及时为贫困户排忧解难。
在卢亚光的帮扶户张洪伟家中,有两个细节让人难忘:一是一张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后,张洪伟家的扶贫信息和卢亚光的帮扶记录均历历在目。二是一份“扶贫对账单”,对账办法是:现在的收入账单和起初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共同确认的全年收入账单对比。这份账单显示,张洪伟今年种了1万袋木耳,完成既定增收目标基本没有问题。张洪伟说:“现在党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政府又这么帮扶我们,我们要是再不努力干,自己心里都过不去!”
“贫困户张洪伟只是众多受益‘数据铁笼’系统的一个代表。到今年年底,全旗将有1.3万人脱贫,达到内蒙古自治区贫困旗的脱贫标准。”冯方祥说,“‘数据铁笼’通过对扶贫运行中产生的动态数据进行全程记录,分析出各类不作为、乱作为及腐败行为的蛛丝马迹,使帮扶干部扶贫轨迹留痕留印,既有利于提高责任意识、压实责任内容,还能有效防止责任主体履职虚化和责任‘空转’。”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周文彰认为,当前,国家治理的开放性、多样性、复杂性程度越来越高,必然要求权衡更多、更有效的治理工具。大数据、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阿荣旗构建的‘数据铁笼’,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最大特色在于推动以数据为核心的权力运行流程再造,按照信息化、数据化和融合化的技术路径,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的精准脱贫新机制,让顶层温暖真正传导到基层百姓。”阿荣旗旗委书记栾天猛说。
- 上一篇:预计华北玉米后期市场波动性加大
- 下一篇:福建泉州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