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农业新闻> 正文

转型“小而美” 青海农牧业要打绿色有机牌

  • 2017-01-18 来源:青海新闻网浏览:82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崔永焘 摄影报道)1月17日,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围绕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向媒体通报青海农牧业“立足自身、融入大局、转变结构、提升质量、改善供给”相关情况。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说,青海农牧业将主打绿色、有机、生态牌

 

  张黄元拿出一组数据:2015年我省粮食产量为102万吨,全国粮食产量62144万吨,青海在全国占比0.16%;2015年全省肉类总产量34.14万吨,全国8625万吨,青海在全国占比0.39%。青海“大”在面积,“小”在总量,但在全国来讲,青海的绿色有机畜产品、高原冷水鱼在全国叫得挺响,以冷水鱼为例,青海的冷水鱼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强,所以青海省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衷就是尝试把自身的发展战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思考的结果,也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务实举措。去年以来,我省结合省情、农情,按照“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多方面整体推进,取得良好进展。

  围绕“三区一带”农牧业格局,青海打造东部特色种养高效示范区、环湖农牧交错循环发展先行区、青南生态有机畜牧业保护发展区和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在整体推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的同时,在10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进行股份改制,纵深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试验区建设,涌现出了梅陇、拉格日等一批典型示范社。祁连县被认定全国有机牦牛、藏系羊生产示范基地,我省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蔬菜标准园39个,认定“菜篮子”生产基地168个。种植业按照“减麦扩草、稳油增蔬、控薯护药”的思路,由粮油二元结构转向粮经饲三元协调发展。畜牧业按照“稳定生猪、发展牛羊、适度特种养殖”的思路,以规模经营、标准化养殖、绿色化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草牧业。渔业合理控制水体养殖强度,在确保水环境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打造全国冷水鱼健康生态养殖试验区。在贵南、天峻等6个县开展了草牧业试点,在门源、湟源、互助3个县开展了粮改饲试点,新建高标准饲草基地63.4万亩,新建青贮池9万立方米。规模养殖场和设施蔬菜、人工饲草、渔业生产基地等全部完成了GPS定位,加快构建农牧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模式。

  我省在3个县整县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创建,持续加大农用残膜回收力度和提高综合利用率,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5%。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有机肥使用量大幅增长,化肥用量得到有效控制,农药用量相对减少,施用配方肥达到300万亩。推广农药减量增效和绿色防控技术,提升耕地生产能力。1400家养殖场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建成有机肥生产厂家27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1万吨。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绩效管理。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开展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县建设工作。

  全省大力推进农牧业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2个,创建了10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在11个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扶持建设农畜产品品牌30个,8个生产基地新增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28万亩。全力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品牌,统一开展了有机畜产品营销和品牌创造工作。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富硒农畜产品,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突破600个。

  我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专业合作社333个、家庭农牧场400个,引导土地草场资源流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流转面积分别占到承包耕地、草原面积的1/5和1/6。扶持65家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家庭农牧场、合作社签订购销订单,联合打造品牌。鼓励引导合作社和农牧民建设马铃薯、果蔬等初加工设施。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199家,省级认定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1413家,农区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52%。培育休闲观光农牧业基地10个,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介休闲农牧业和美丽休闲乡村精品线路10条,打造都市农牧业、休闲农牧业、观光农牧业、创意农牧业、草地生态畜牧业等新兴业态。以特色优势农畜产品为依托,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发展订单农业,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

  全省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是增加农牧民收入。一年来,全省抓根本,多方给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注重抓生产、降成本、扩规模、增效益,克服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下跌因素的影响,突出蔬菜生产、生猪生产和休闲农业,增加生产总量,稳定农牧民经营性收入这个农牧民收入的基本盘,实现持续增长;注重在“多予少取”上做足文章,加大补贴、转移支付力度,落实各项政策性补贴,开展折股量化,增加农牧民转移性收入。去年仅落实新一轮草原奖补资金,人均增加收入174元;注重培育劳务经济,农牧民务工形势有所好转,省内务工人数增加,特别是随着农牧民合作社、规模养殖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人数增加,就业收入增加;注重改革收益,增加财产性收入,在大通、民和等5县开展农牧业产业链与农牧民利益联结试点,着力使农牧民获得全产业链的增值效益。根据目前总体预计情况,2016年农村牧区居民收入人均增长9%以上,高于GDP增长速度和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主动担当,精心谋划,编制印发了《青海省“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指导各县完成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形成了1+N的产业扶贫规划格局,突出“精准”和“产业”两个关键,在支农资金重点向村级扶贫主战线集聚的同时,支持73个贫困村培育家庭农牧场、发展专业合作社,加快了脱贫进程。

  张黄元说,2017年是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全省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农牧业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努力提升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全省农牧业工作要按照做好“四篇文章”来推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四个转变”的落实。重点在“调、改、降、补”上做文章、下功夫: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全力打造“粮油、果蔬、畜禽养殖”三个百亿产业。推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突出发展生态畜牧业、有机畜牧业,大力培育饲草产业和设施养殖,重点大力发展区域性优势特色产品,推进农牧结合,循环发展;改革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抓好设施农业、规模养殖、饲草基地、渔业生产精细化管理,向管理和规模要效益。稳定设施农业、露地蔬菜保有面积,把突破口放在推进科技种植,提高种植率、扩大产能上来。坚持“种好草、养好畜、产好奶”,优化养殖布局。继续做大做强冷水鱼产业,延长产业链,打造渔业示范区;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测土配方、控肥减药等措施减少农业生产投入,以科学配方、高效养殖降低饲养环节成本。改变农牧业生产“小、散、弱”的格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追求扩大规模降成本,实现节本增效;补发展短板,抓市场、抓信息服务,顺应市场抓生产,确保产得出、卖得出,卖好价。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行动,运用高原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在农牧业数据化、管理精细化、生产智能化上取得显著进展。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