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农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清零成果
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制定柴达木枸杞种植标准,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枸杞基地,延伸枸杞精深加工产业链,实施柴达木枸杞品牌战略,重点推进德令哈绿色产业园、都兰枸杞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草牧业,加大草地围栏、人畜饮水和饲草料种植基地等建设,加快柴达木福牛、高原牦牛半细毛羊等生态畜牧业养殖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设。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巩固做优做强格尔木、德令哈、都兰、乌兰果蔬种植基地,布局建设都兰县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发展蔬菜加工和物流配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特色农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推动农牧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构建和延伸“接二连三”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都市农牧业、旅游农牧业等新兴业态,提升农牧业综合效益。
全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贫困农牧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草场。支持贫困农牧户以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与其他农牧户组建合作社,按股分红。在贫困农牧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牧户的土地草场。引导贫困农牧户按照不低于当地土地草场流转价格将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农牧户获得土地租金收益。引导贫困农牧户可以按照土地草场流转价格折算成股份进行入股,参与产业发展,并获得股份收益。引导贫困户将扶贫贷款等到户资金作为股本金入股,参与产业发展,按股份进行利润分配。
鼓励发展新型特色产业。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及能人、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承包土地草场进行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规模达到100亩以上,并带动周边10个以上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优先安排农牧业项目资金支持。积极鼓励贫困农牧户以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各种经营主体发展产业。鼓励贫困农牧户组建、加入各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创办家庭农牧场或与其它农牧户合作,实行联户经营;鼓励贫困农牧户与企业合作发展产业;鼓励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实现就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可优先享受财政扶持政策。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及能人规模发展枸杞、设施农业等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按有关政策给予补助,安排项目支持。
选准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干部帮助有劳动能力、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选准产业项目;引导没有劳动能力、没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直接流转、入社托管、作价入股,参与产业发展,从中获得收益。
不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培训。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615人(次),发放科技资料4500余份。同时围绕各重点产业开展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共培育农牧民297人。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牧业产业专家库。创新技术服务方式,推广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
认真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分层次建立贫困村涉农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或QQ群服务平台,及时、精准推送农时农事、农畜产品市场信息等,优先为贫困户在柴达木农牧业信息网发布农畜产品供求信息。积极牵线搭桥,引导推动贫困村参与农展会、网上销售等各类平台,多种形式促进产销对接。目前,已发布各类涉农信息1000余条,受益农牧民群众达到9000余人。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和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水平。深入指导农家乐、牧家乐等乡村旅游特色经营点参与乡村旅游标准化创建,目前共确定格尔木、德令哈、都兰、乌兰等地区的10个示范点,通过加快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示范点,引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集中力量建设扶贫园区。现已落实2017年扶贫产业园4个(格尔木市、德令哈市、都兰县、天峻县各一个),总投资757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5500万元,县级配套2070万元。目前,根据相关要求,已开展各项前期工作。待产业园建成后,将积极鼓励浙江优秀企业入驻各地扶贫产业园,确保产业园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帮助贫困人员增收。同时,定期选派基层扶贫干部、致富带头人分批到浙江以及扶贫先进地区学习培训,丰富扶贫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