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是著名的煤城,因多“枣”树形成村“庄”而得名
枣庄是著名的煤城,因多“枣”树形成村“庄”而得名
枣庄是著名的煤城,因多“枣”树形成村“庄”而得名,为中国76个四线城市之一。地处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临沂,西濒牡丹—菏泽,南接古九州—徐州,北临文化圣地—墨子滕州、孟子邹城、孔子曲阜。
枣庄是著名的煤城,因多“枣”树形成村“庄”而得名,为中国76个四线城市之一。地处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临沂,西濒牡丹—菏泽,南接古九州—徐州,北临文化圣地—墨子滕州、孟子邹城、孔子曲阜。
2009年国务院政策支持的东部地区唯一转型试点城市,2013年又被国务院列为中国老工业城市重点改造城市,是中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旅游
枣庄市旅游景点
级别
旅游景点
国家AAAAA级景区
台儿庄古城
国家AAAA级景区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
冠世榴园生态文化旅游区
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汉诺庄园
鲁南水城·枣庄老街
滕州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台儿庄运河湿地景区
国家AAA景区
龟山省级地质公园
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
滕州墨子纪念馆
滕州莲青山生态旅游区
滕州汉画像石馆
滕州刘村梨园风景区
国家AA景区
甘泉寺
王学仲艺术馆
滕国故城
李宗仁史料馆
鲁南观赏石馆
枣庄长红枣农业旅游区
贺敬之文学馆
城市之最
车神奚仲在滕州官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马车;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园——冠世榴园;
中国历史上最大民族资本企业“中兴公司”在枣庄诞生,“中兴公司”意为民族中兴;
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支股票诞生于枣庄中兴公司;
1938年台儿庄大战是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首次重大的胜利;
保存了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古老大运河,被誉为活着的运河;
枣庄具有世界最大的纪念与研究墨子的场馆,世界最大的酒瓶博物馆;
2009年12月17日,中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枣庄市台儿庄区成立;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枣庄市为首个“全国健身秧歌城市”;
2010年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枣庄被评为山东省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
枣庄荣获“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亚洲最大的世界语博物馆落户枣庄学院,第十届世界语大会在枣庄胜利召开。
著名人物
枣庄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近现代名人
刘平
张福林
张玉树
刘子衡
李克敬
杜季伟
刘伶
王志胜
咏二疏
王学仲
仲虺
毕四海
左丘明
刘知侠
鲁班
洪振海
鲍叔牙
张光中
管仲
朱道南
贾三近
戚永力
孙通
杨斯德
孟尝君
李向春
毛遂
王铭章
滕文公
张继
墨子
李景
奚仲
王麓水
贺敬之
李继耐
李化龙
贺成
李鱓
孙伯龙
历史沿革
根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唐、宋时期已形成村落。枣庄因多枣树而得名。
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前1600年),枣庄地区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和薛。夏杼帝五年封曲列于鄫,鄫旧城在枣庄市境东临沂市兰陵县鄫城村,建姒姓子爵小国。商(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枣庄地区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逼阳。殷封蔇子翦于蔇,属大彭国,蔇旧城在枣庄市境内西集附近。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枣庄地区东部属鄫国,南部属逼阳,西属薛国,北属滕、郳(鲁国附庸国)二国。薛国当时辖二邑:一为奚邑(奚村一带);一为常邑(南常一带)。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前期,枣庄地区东属郜国,南属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和小邾国。公元前695年,鲁占枣庄地区东部、中部,南部属宋国的阳,西部、北部属齐之滕国和小邾国。小邾国当时辖滥邑(羊庄镇土城村)、互乡邑(城头乡长巷一带)、孤骀(木石)三邑。公元前567年,莒国灭鄫国,晋、宋灭阳,宋改阳为傅阳,鲁国占鄫国置次邑(兰陵)并伐小邾国取今滕县东部,齐国南进占领薛城,更名舒州。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枣庄地区东部属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仍为齐之滕国。公元前309年,于滕东置灵邱邑(陡城村),舒州改称薛国,辖奚、常二邑。是时小邾、傅阳、兰陵、滥邑皆属楚。公元前254年,枣庄地区全境属于楚。
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枣庄地区东属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部为傅阳县,西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枣庄地区北部属鲁国,后又属沛国,辖蕃县、滕县、薛县,戚县(夏镇一带);南部为楚地。而后均属东海郡,辖合乡县、昌虑县、桃山县(水泉乡一带)、新阳县(北安阳)、孟壤县(郭村西南)、建阳县(半湖一带)、阴平县(阴平一带)、氶县(峄城西)、兰祺县(兰城店一带)、傅阳县、建陵县(南常一带)。
王莽新朝(公元9年~23年),枣庄地区属平郡,承县改称氶治县,昌虑改称昌聚县,建阳改称建力县,新阳改称博聚县,合乡改称合聚县,傅阳改称傅亭县。蕃县、薛县、公邱县、阴平县、戚县,未变。
东汉(公元25年~220年),枣庄地区属东海郡。西北属鲁国、沛国,东南部分属琅琊国、彭城国,西北部先后置蕃县、薛县(属鲁国)、公邱县、戚县(属沛国)、昌虑县、合乡县、桃山县(属东海郡),东南部置鄫县(属琅琊国),氶县、阴平县(属东海郡)、傅阳县(属彭城国)。
三国(公元220年~265年),枣庄地区属魏。东部属东海郡,南部属彭城郡,西属沛郡,北属鲁郡。西置戚县,属沛郡;南置兰陵、阴平、氶县,属东海郡;傅阳县属彭城郡;北置蕃、薛、昌虑县,属鲁郡;公邱、合乡县属东海郡。
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枣庄地区北部初属鲁郡,后属兰陵郡,南属东海郡。北部先后置蕃县、薛县、公邱县、戚县,属鲁郡;南部先后置氶县、鄫县、阴平县、昌虑县、合乡县,属兰陵郡;傅阳县属彭城郡;兰陵县属东海郡。东晋区划袭西晋建制。公元327年枣庄为后赵辖地。公元366年为后燕辖地。
公元382年属前秦。公元395年,枣庄地区薛城以南为东晋辖地,薛城以北为后燕辖地,时为晋与后燕在兖徐地区反复争战几十年。公元409年,枣庄全境属东晋,公元411年枣庄属东晋兰陵郡。
南北朝(公元420年~581年),枣庄地区先为齐地,后为梁地。齐时,枣庄地区北属鲁郡,辖蕃、永兴、昌虑;南属兰陵郡,辖氶、鄫、傅阳。梁时,枣庄地区北属蕃郡,辖蕃、永福、昌虑县;南属兰陵郡,辖氶县、鄫县、合乡县、阴平、傅阳县。公元420年撤销戚县,薛县并入蕃县,移兰陵县治昌虑城(土城村),新置阳平县(治滕西王晁村),属高平郡。公元467年,枣庄地区属北魏,新置永兴县,治临城,置永福县,治崮岘。公元550年后废蕃郡留蕃县,废合乡、昌虑,永兴、永福、阳平等县建制。是时枣庄境内只有氶、蕃两县建制,氶属兰陵郡,蕃属彭城郡。公元557年北周灭北齐,政区未变,先属北周,后属北齐。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废兰陵郡。586年(开皇六年)改蕃县为滕县。公元596年(开皇十六年)改氶县为鄫州,设兰陵县(治旧氶城),升滕县为滕郡,旋复改为滕县。公元602年(大业二年)废鄫州,改兰陵县为氶县,不久改氶县为兰陵县。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枣庄地区属河南道,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改兰陵为氶县,隶属沂州琅琊郡。滕县隶属徐州彭城郡。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公元960年,枣庄地区滕县隶属京东西路徐州彭城郡,后改称滕阳军;氶县隶属京东东路沂州琅琊郡。
金代(公元1127年~1234年),滕县隶属山东西路,公元1182年(大定二十二年),设滕阳州,后改滕县。公元1216年(贞祐四年),置峄州(因葛峄山而得名)领氶县,后划为邳州。明昌二年(1191年)改兰陵县,隶属山东西路。
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枣庄地区属山东西路,北部置滕州下领滕县,南部置峄州下领兰陵县。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枣庄地区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北置滕县,南置峄州,洪武二年峄州降为峄县。1385年(洪武十八年),滕县、峄县改属兖州府。
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枣庄地区属山东省兖州府,北置滕县,东南置峄县。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枣庄地区,东南为峄县,西北为滕县。滕县初属岱南道,1918年改属济宁道,1928年直属省领导,1931年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峄县1918年属济宁道,1928年直属省领导,1932年改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改属山东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1948年秋,枣庄地区内民国政府全部溃散,其行政建置亦不复存在。
日军侵占时期公元1938年3月至1945年9月,枣庄地区仍为峄、滕两县,属鲁西道,后属兖济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枣庄地区南为峄县、北为滕县。峄县于1939年1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南专区。滕县分滕东、滕西县,滕东属鲁南专区,滕西属湖西专区。1944年建立滕县抗日政府,属鲁南行署二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枣庄地区仍为峄、滕两县,峄县属台枣专区,滕县属尼山专区。
1950年5月,峄、滕两县属滕县专区。
1953年7月峄、滕县专区搬迁至济宁,成立济宁专区。
1958年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
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
1961年改建山东省直辖市。
滕县于1979年划归枣庄市。
1983年将滕州东八镇划出成立山亭区。
2001年3月,枣庄市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共减少乡镇30个,减少比例为33%。全市共设14个街道办事处,42个镇,5个乡。
2004年6月,枣庄市委市政府从市中区西迁薛城区,市中区不再是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