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高原农牧业发展新动力
自2013年启动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以来,青海省已经初步建立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培育制度体系,一批又一批像韩国林一样的农民从中受益,也开始真正将种地当成一种职业。几年来,青海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3.25万人,7442人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牧民。
添设备、建队伍、强能力,“软硬兼施”不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几年前,拥有19名专职教师的青海省大通县农广校还挤在设施简陋的一栋三层小楼里,就连独立的培训教室都没有,却承担着全县全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直到2016年新的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学校的硬件设施才得到改善。
大通县农广校校长李明青说:“从现在全省农广校的状况看,大通县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现基础建设上都是较好的,除了改善办公和教学条件外,我们还精心打造了6个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其中包括一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目前,青海省县级农广校和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已覆盖全省81%的县,构建了1所省级校、6所地级校、31所县级校和520个教学班的四级教学体系,并为6所学校安装了农业远程教育地面卫星远端站,23所学校配备了科技直通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82个。
青海省农牧厅科技处处长熊进宁说:“在进行硬件设施改善的同时,师资力量的壮大也是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的重要工作之一。一是提升专职教师的能力,实现自由培训队伍强内力;二是鼓励引进聘请优秀的兼职培训教师,借外力做强师资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求。”
经过多年的积累,青海省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的教学队伍中专兼职教师已达1034人,技术职称呈现梯度配置,专业技能科技型、专业型、实践型比例适当。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除了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青海省农广校还积极组织部分教师走出去,开阔眼见、学习技能。
不过,在青海省农广校校长马国福看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上一篇:科左后旗强化农牧业安全生产源头监管
- 下一篇:武川农牧业立足三区划分打造四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