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牧业厅:构建可持续农畜产品供给体系
内蒙古农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健
内蒙古农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健表示,内蒙古碧水蓝天、空气清新、土壤洁净,具有生产绿色农畜产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但是,农牧业方面还存在着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玉米“一粮独大”,牲畜“一畜独大”的结构性矛盾。近年来,内蒙古农牧业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市场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努力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农畜产品供给体系。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 充分发挥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实施“农牧结合”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为养而种,为牧而农,过腹转化,种养循环”的新型农牧业结构。在种植业上,大力推进“稳粮优经扩饲”,在去年调减 933 万亩玉米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调减 783 万亩,连续两年保持 13%以上的调减幅度;饲用农作物面积达 1342万亩,同比增长 25.8%,内蒙古粮经饲比例由去年的 75:17:8 调整为 73:17:10。在畜牧业上,深入推进“稳羊增牛扩猪禽”,以“粮改饲”和“草牧业”为抓手,积极引导牧区牛羊养殖向农区转移,推动“牧繁农育”;积极承接好生猪产业转移,进一步做优草原畜牧业,做大农区畜牧业,为发展循环农牧业打好坚实基础。
以生态为基础,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大行动,力争到 2020 年,农药、化肥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业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得到“双控”,地膜覆盖面积和农膜残留实现“双减”;继续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等政策,草原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草原明显恢复,草原植被盖度由 2000 年的 37%提高到 44%,基本恢复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最好水平。内蒙古现有“三品一标”产品 1917 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89件,有机农畜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在 98%以上。
以产业化为驱动,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从数量扩张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方向提升。一是突出消费导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稳步发展绿色食品,健康发展有机农畜产品。二是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重点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和技术升级,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竞争力。三是建立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内蒙古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的企业比例达到 81%,紧密型利益联结达到 43%,较 2013 年提高了13 个百分点。
以输出为引领,带动产加销协调发展 “输出”是内蒙古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终极目标,也是检验生产和加工的重要环节。通过实施输出工程,不仅有利于绿色农畜产品与市场对接,更有利于指导农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近年来,利用“品牌展会 + 展示直销 +电商平台”的输出模式,成功举办了 5 届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两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北京)展销会;在北京、上海、广州运营了绿色农畜产品精品馆;开通“蒙优汇”电商平台,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农畜产品输出渠道,成功将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推向全国。
以监管为保障,确保绿色农畜产品安全供给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以增加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供给、确保农畜产品安全输出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树立了“管行业即管安全,发现问题是成绩、消除隐患是政绩,扶优、扶强、扶安全”的农畜产品监管理念,实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从生产和监管两端发力,进一步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郭健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借鉴与会专家学者提出的宝贵建议,努力学习兄弟省市的发展模式,继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绿色品牌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上一篇:农牧业局采购的第一批进口肉用种牛顺利抵达国内隔离场
- 下一篇:脚踏实地做好农牧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