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迎香:甘为“当代女愚公” 凿出乡亲致富路
甘为“当代女愚公” 凿出乡亲致富路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
12月20日上午,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委会议室,来自县、乡镇以及村的各级干部300多人聚集一堂,聆听党的十九大代表、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作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邓迎香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娓娓道来,赢得阵阵掌声。
“2个小时,邓迎香全程脱稿,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兴仁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马莉听完宣讲收获良多。
在现场,还有不少同志被邓迎香“讲”哭了——这次宣讲不仅让人深受感动,同时也找到了自信。大家认为,邓迎香的奋斗经历,就是一本励志的教科书。在全省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这种不等不靠、敢想敢干、不屈不挠的精神。
从10月27日回到麻怀村,到12月24日,在短短60天时间里,邓迎香行程万余公里,足迹遍布贵州省内外,作宣讲报告53场,听众万余人次。
听众普遍认为,邓迎香的宣讲报告实在、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接地气、能听懂,鼓舞了大家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经济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县委书记希望将邓迎香的宣讲报告全程录像,然后制成资料发到全县各级党组织,供大家学习使用。有的更是反复观看几遍,深夜打电话邀请再次去讲,“要见见真人”。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宣传好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我的光荣责任。”一段时间以来,邓迎香一直在琢磨如何把这些工作做好。
10月27日一早,刚刚回到麻怀村的邓迎香和村民们分享了自己从北京带回来的“好消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农业农村农民的美好蓝图。”回忆起大会上的情景,邓迎香至今还很激动,“这些鼓舞人心的目标,把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曾带领全村群众战天斗地、向贫困不断发起冲锋的邓迎香,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美好生活必须依靠劳动创造,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全村群众齐心协力,苦干实干。
邓迎香所在的麻怀村,地处麻山腹地,地少石头多,交通闭塞,村民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外出务工是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仅有800元。
作为嫁到麻怀村的媳妇,邓迎香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不等不靠,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战天斗地,在大山的“肚子”里硬生生凿出一条“麻怀出路”。2010年冬,邓迎香带头将原来狭小的隧洞拓宽,建成高宽各5米的隧道,可通过5吨重的小货车,解决了麻怀村以及邻近6个村民组、数千名村民的出行难题,揭开了当地决战贫困的序幕。
2013年,邓迎香当选为麻怀村委会主任后,和村支两委的干部一道,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铁皮石斛,养殖肉牛,产业脱贫之路越走越宽,今年该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8200元。
在带领麻怀村群众决战贫困的过程中,有一股子不服输劲头的邓迎香被人称为“当代女愚公”,先后获得消除贫困感动奖、全国脱贫攻坚奖,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麻怀村虽然退出了贫困村行列,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邓迎香带领全村群众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充分依托优势资源,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奔小康”的目标,大力实施“田土种稻菜、林下栽菌菇、圈里喂猪牛、庭院建果园、农家办旅游”等增收富民工程,力争到2020年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目前,麻怀村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思路,成立了由村集体出资的贵州迎香公司,下设若干分公司和农业经营实体,形成集种植、养殖、餐饮服务、励志培训、乡村旅游、劳务输出等为一体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
同时,一批事关麻怀长远发展的项目也正陆续上马——30万羽鹌鹑圈舍已经建好,鹌鹑苗将于近期上架,该项目的实施可实现年利润80万元,解决20人的常年务工,村集体每年可实现分红20万元;100头肉牛养殖场圈舍已经建成,明年开春进牛,村集体可增收7.7万元,每户实现分红增收2000元;即将上马的黑毛母猪养殖项目,可使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农户年增收1000元。
如今,在邓迎香的带领下,麻怀正一步步旧貌换新颜。
“我没有忘记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管未来怎样,我还是原来的邓迎香,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做党的好女儿。”邓迎香初心不改,立志要带领全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 上一篇: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 下一篇:养猪场致富带头人杨凯:带领村民养猪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