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各地新闻>华东地区>福建新闻>邵武新闻> 正文

邵武素有“铁城”之称是福建重点林区和四大林产加工中心之一

  • 2015-04-08 来源:福建新闻作者:www.nmubao.com浏览:52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武素有“铁城”之称是福建重点林区和四大林产加工中心之一

邵武素有“铁城”之称,地处武夷山南麓、富屯溪畔,史称南武夷。1983年10月撤县建市,现辖12镇3乡4个街道,全市总人口30万,其中,城区人口18万(2012年),全市土地面积28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15平方公里。
邵武历史悠久,建城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为福建八府之一,历史上曾出了2个宰相、7个兵部尚书、 271位进士,邵武市和平古镇还是世界黄氏宗亲寻根谒祖之地,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后裔遍布沿海各省及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宋代名相李纲、文学评论家严羽均是邵武人,革命战争时期曾先后设立过闽赣省委、闽中特委、福建省委等党的领导机关。
邵武是闽北“林海粮仓”。是中国、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邵武市森林覆盖率达70%,森林面积319万亩,林木蓄积量1402万立方米,是福建重点林区和四大林产加工中心之一。同时,境内水利资源理论蕴藏总量30.4万千瓦,地下矿藏20余种,莹石储量居福建省第一位。
 
旅游
 
邵武是武夷旅游胜地。地处闽西北“绿三角之旅”的中心,北距离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仅71公里,南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泰宁金湖仅74公里,与省级风景名胜区将乐玉华洞141公里。是沟通闽西北“绿三角”武夷山、金湖、玉华洞三个“角”的必经交通枢纽。境内有天成岩、4A级云灵山大峡谷漂流、4A级瀑布林温泉旅游度假区、和平古镇、千岭度假区、千年银杏树、音乐喷泉、黄氏峭公祠、民俗馆、李纲祠、严羽公园、熙春公园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吃住、娱、购等基础设施齐全。
名胜古迹有唐建宝严寺、李忠定公祠、沧浪阁、宋窑遗址。将石自然保护区位于境内。
 
著名人物
 
李纲:(1083—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南宋抗金名臣,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宋代著名爱国民族英雄,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
黄峭:(872-953),后裔尊称为峭公或峭山公,锡公的长子,远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官至工部侍郎。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著《沧浪诗话》。
黄伯思:(1079—1118)北宋晚期重要的文字学家、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张三丰:元季儒者、武当山道士。自称张天师后裔,为武当派开山祖师。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90年,邵武市土地总面积284746.69公顷。按1990年全市人口285329人计算,人均占有土地0.998公顷。至2005年,全境实有土地面积285162.05公顷。按2005年全市人口301163人计算,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947公顷。
水资源
 
邵武市水资源丰富,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1.015亿立方米。2005年,全市人均水资源1.06万立方米,是福建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85倍。
邵武市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857.6毫米,多年平均总降水量52.17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1.015 亿立方米。各典型年径流量:10%频率的丰水年为42.46亿立方米;50%频率的平水年为29.08亿立方米;75%频率的偏枯水年为23.22亿立方米;90%频率的枯水年为18.86亿立方米。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38.57万千瓦(包括高峰抽水蓄能20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有220处,总装机容量25.06万千瓦,占水能资源总蕴藏量的68.5%。2005年,全市人均水资源量1.06万立方米,是福建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85倍。工业取水1057.12万立方米(不含水电站取水),生活取水1031.78万立方米。
邵武市多年平均地下水为4.004亿立方米,各典型年径流量:10%频率的丰水年为18.8亿立方米;50%频率的平水年为10.74亿立方米;75%频率的偏枯水年为5.37亿立方米;90%频率的枯水年为3.76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邵武市野生动植物资源综合历次调查统计,野生植物有892种,野生动物有453种。
邵武市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35种。其中一级保护树种5种:银杏、水杉(引种)、水松、南方红豆杉、伯乐树;二级保护树种17种:福建柏、长叶榧、杜仲(引种)、酸竹、半枫荷、金钱松(引种)、凹叶厚朴、厚朴、地枫皮、闽楠、浙江楠、山蜡梅、蛛网萼、香果树、野核桃、毛红椿、鹅掌楸(引种);三级保护树种13种:沉水樟、天竺桂、黄山木兰、天目木兰、银钟花、银鹃树、青檀、石梓、青钱柳、白辛树、云锦杜鹃、闹羊花、少叶黄杞。
邵武市境内高山地带气候寒冷,森林植被保持良好,适宜各种野生中药材生长。主要有金线莲、勾藤、九节风、车前草、金银花、黄栀子、白毛藤、七叶一枝花、过山蜈蚣等野生中药材。
邵武市主要的林副产品有:竹笋、香菇、红菇、碎铜茶、和平游浆豆腐、和平鲤鱼、油茶、松脂、中药材。
矿藏资源
 
邵武境内矿藏资源较丰富,矿种较多。至2005年,已知矿种32种,矿床(点)56个,矿化(点)85个,情报点73个。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铜、铅、锌、铁、钼、钨、铀、稀土等,伴生矿有银、锡;非金属矿有萤石、石英、钾长石、高岭土、瓷石、石灰岩、白云母、硅石、大理石、玻璃用石英岩、硫铁矿、水晶、石榴子石、饰面用花岗岩矿、砖瓦用粘土、水泥用粘土、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矿泉水以及无烟煤、地热水等。
 
历史沿革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吴主孙休罢都尉,置建安郡,立昭武镇,后升为昭武县。西晋元康元年(291),惠帝司马衷为避其祖司马昭讳,改名邵武县。其时建安郡属江州管辖。东晋太宁元年(323),又改邵武县为昭阳县(一作武阳)。南朝刘宋永初元年(420),又改邵武县,仍属建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全国郡、县俱废,邵武改属泉州(即今福州)。开皇十二年(592),恢复邵武县,并将绥城县(今泰宁县)并入邵武。其时,邵武县属抚州。大业元年(605),抚州改为临川郡,邵武属临川郡。  
唐武德四年(621),绥城从邵武分出,复立为县,邵武属建州。贞观元年(627)。建州归江南道管辖。后晋天福元年(936)。改邵武县为昭武县。后汉乾祐元年(948),改昭武县为邵武县。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邵武设军,县为军治,军属福建路辖。同年划邵武财演镇为光泽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县为路治,路属福建道管辖。
明洪武元年(1368),改邵武路为邵武府,县为府治,府属福建布政使司管辖。清隶属关系不变。
民国2年(1913),废府存县,属福建省建安道。民国16年废道后直属福建省。民国23年,邵武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9月,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邵武县属福建省建阳专区。1956年建阳专区改南平专区,属之。1970年复名建阳地区,属之。1983年10月,改县为市。1988年建阳专区又改南平专区,属之。
1994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平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地级市,属之。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