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
日喀则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
日喀则,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地区、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地区,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国境线长1753公里,国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日喀则2014年人口72万,下辖1个市辖区、17个县。
日喀则,建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3] 是后藏曾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后藏生活,日喀则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2014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原县级日喀则市改为桑珠孜区。
旅游景点
日喀则市有珠穆朗玛峰为首的冰峰雪山、原始森林带,神山、圣湖、草原、名寺古刹。 从拉萨沿雅鲁藏布江溯流而上,沿途有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湖,扎什伦布寺则是日喀则的象征,寺院依山而筑,是历代班禅的
驻锡地;江孜的白居寺拥有众多佛塔,被誉为“西藏塔王”,寺内的壁画总观结构连贯,局部看自成一体,白居寺和萨迦寺都是西藏的宗教中心;在日喀则市还有宗山抗英遗址;从日喀则南部边境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民俗文化
手工艺
日喀则的民族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产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许多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一提到后藏民族手工业,人们自然会想到寺庙建筑群金碧辉煌的金顶、飞禽走兽,百姓生活中实用的金银铜铁器,高档别致的“松巴”靴,江孜的“仲丝”(卡垫)、氆氇和民族服装,谢通门、拉孜的藏刀,仁布的玉器,吉隆的木碗、竹器等。
民间舞蹈
西藏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日喀则人更是能歌善舞。其民间舞蹈风格独特,优美大方。“果谐”舞步轻快奔放、场面宏大,“斯马卓”鼓舞粗犷激昂;吉隆的“螺舞”舞姿轻盈、歌声优美动听,康马的“谐青”、定日的“甲谐”舞步有力整齐,歌声和谐悦耳、庄重典雅,夏尔巴舞美妙抒情,舞步轻柔优美,萨嘎的“甲谐”豪放古朴,“羌姆”隆重、气势宏大。每年藏历八月举行跳神舞节,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跳神舞出场近80名僧人,身着古装,戴着佛教中各护法神的面具进行表演,以不同的神态翩翩起舞,其舞姿和音乐奇妙无比。羌姆分“阿羌姆”和“铜羌姆”,其主要区别是用不同乐器伴奏。跳神舞由六童子按照鼓号的节奏跳吉祥舞为开场。其后逐次表演金刚、骷髅、鹿牛、比丘、六长寿等数十节不同的神舞。最后,装饰的宝马、宝象、宝牛身背珊瑚树、珍珠曼札、黄金塔、象牙等奇珍异宝出场,以回应开场的吉祥舞。最初,跳神舞当作密宗仪式只在扎寺内举行,严禁俗人观看。随着其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是传播教义的需要,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决定每年藏历八月举行“斯姆庆姆”即跳神舞,供四方香客欣赏。
藏戏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综合艺术。吐蕃时期以来,后藏民间歌舞艺术不断发展,后来又出现了拟图腾面具舞蹈、白面皮面具艺术表演、跳神艺术,以及民间的说唱艺术等,这些民间及宗教艺术中包含着一些戏剧因素。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努力,创造了藏戏艺术。人们一般把日喀则作为藏戏的发祥地,把汤东杰布奉为藏戏始祖。汤东杰布系日喀则地区昂仁县人,他利用当时民间和宗教艺术中的某些戏剧萌芽或形式发展了藏戏艺术。五世达赖倡导举办藏戏节,促进了藏戏的交流与发展。
传统节日
藏历年: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日喀则既过藏历12月1日的“农民年”,又过藏历1月1日的藏历年。
林卡节:逛林卡是藏族群众根据高原气候、环境和生活条件形成的一种民族习惯。以前,每年藏历5月1日至15日这半个月里,人们走出庭院,来到浓荫密布的林卡游玩,逐步成为林卡节。
达玛节:藏语为跑马射箭。最初流行在江孜,其他许多地方也有举行。过去江孜达玛节于每年藏历4月19日左右举行。有赛马、比试骑术、角力等活动,但主要是搞展佛、跳神、祭祀等宗教活动。现达玛节时间多在农闲的6月份举行。
沐浴节:“天上闪现太白星,人间河须请郎中”这句人人皆知的话,指的是藏历7月中旬,太白金星在湛兰的天空出现一周,经星光照射的江河、泉水、溪水随之聚变而具有水之八德。当太白金星闪烁的七天中,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牧区,家家户户扶老携幼,提酒带餐到江河、去泉边尽情地饮水、游泳、沐浴、洗衣。
望果节:望果源于古代,盛于近代,是祈盼丰收而举行的活动。虽然各地的望果繁简不一,但其形式和内涵大同小异。开镰之前农事稍闲时,全村男女着上新装和僧侣一道列队转游庄稼地。队伍由持柱香、经幡、经书、宝伞、宝瓶、手鼓、锣钹、法号、彩箭的善男善女引路,全村人跟在后面。队伍按东南西北方向转游,每至一方祭此方神。在行进的途中不断地吹号、摇鼓、诵经、挥舞彩箭呼喊:“恰也怙秀,央也怙秀”(德福来吧,吉祥也来吧),烧香敬供村神,祈求丰收。转完了庄稼地便在荫凉处,进餐饮酒。过后进行赛马、赛牦牛、唱藏戏、跳舞等娱乐项目。
斗牛节:白朗县斗牛节在8月份举行,届时各乡村农牧民汇集一起,带着自家的公牛,进入指定的斗牛场,而后进行每乡、每村的斗牛比赛。比赛时二牛相斗难分难解,其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最终弱者被顶倒或落荒逃去,才可结束二牛之间的恶战。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日喀则共发现矿床、矿(化)点及找矿线索234处,有金、银、锌、铅、锂、锑、汞、铜、铁、锰、铯、铬、硼、云母、砷、食盐、芒硝、钾、水晶、硫、磷、明矾石、煤、泥炭、油页岩、菱镁石、瓷土、石膏、石墨、石灰石、仁布玉石等46种,其中硼砂储量较大。
主要开采的矿种有金、铜、铅、锌、铬、锑、玉、硼、矿泉水、花岗岩等。
金矿:日喀则采金历史悠久,储量颇丰,岩金开采所在地为谢通门县荣玛乡。砂金矿有南木林县达孜金矿、昂仁阿木雄金矿。
锂、硼矿:锂资源量达153万吨,三氧化硼资源量达3220万吨,钾为3590万吨,按1990年币值和三分之一可采比计算,潜在价值在1500亿人民币以上。秋里南木湖硼砂矿,伴生有部分芒硝,硼砂储量86万吨,品位达到28%以上。
矿泉水:矿泉水有岗巴曲登尼玛矿泉水和江孜龙玛矿泉水。主要生产曲登尼玛矿泉水。曲登尼玛矿泉水泉口海拔512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矿泉水水源,日出水量800吨左右。
建筑材料:砂石料主要在“雅江”及“年河”一带开采;花岗石主要在康玛县、谢通门县、拉孜县均有开采
土地资源
日喀则土地面积为1760万公顷,耕地面积7.95万公顷,常年播种面积7.5万公顷左右,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朋曲河沿岸的河谷地带。尚待开垦的荒地有3.3万公顷。草场除湖泊沿岸水草茂盛的地带外,大多为高山草甸型牧场。草场总面积1275.81万公顷,可利用面积1093.16万公顷,草场较为零星,多为高山草甸型牧场,宜林宜草草甸有1261.18万公顷;森林主要分布于喜玛拉雅山南坡的部分地区,日喀则5个有林县森林林地面积有122.8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256.76万立方米,水源涵养林5220397.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81%。
水资源
日喀则境内有河流100余条,河川年径流总量350亿立方米,水利资源蕴藏量为1360万千瓦。
植物资源
日喀则常见的林木品种有高山松、喜玛拉雅冷杉、喜玛拉雅云杉、桦树、西藏落叶松等,其中长叶云杉、铁杉、长叶松、喜玛拉雅红豆杉、雪松是特有的名贵品种。日喀则还广泛分布着众多的典型高山植物,多呈座垫状,茎叶毛绒发达,形大而色彩艳丽,它们顶风 傲雪,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众多的野生植物中,许多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著名的有贝母、党参、虫草、天麻、雪莲花、黄芪、胡黄莲、红景天、当归、大黄、首乌、麻黄、车前子、草乌、紫苑等300余种。日喀则药材资源丰富,常用药材品种有虫草、贝母、天麻、雪莲花、红景天、大黄等300多种。
动物资源
日喀则的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家畜有牦牛、黄牛、犏牛、马、驴、山羊、绵羊、猪、鸡等。野生动物有生活在喜玛拉雅山南坡亚热带、温带丛林中的小熊猫、长尾叶猴、野牛、棕熊、黑熊、金钱豹、猕猴、野猪、河鹿、野猫等几十种。生活在雪线附近有雪豹、岩羊。在喜玛拉雅山以北的高原上有野牦牛、野驴、岩羊、羚羊、黄羊、盘羊、狐狸、野兔、獐子、野狼、猞猁、旱獭等近百种。鸟类资源中有马鸡、藏雪鸡、秃鹫、黑颈鹤、血雉、鱼鸥、野鸭、斑头雁、红嘴鸥、棕头鸟、赤嘴鸟、太阳鸟、山雀、野鸽、斑鸠、麻雀等200余种。其中野牦牛、野驴、藏羚羊、岩羊、雪豹、黑颈鹤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建制沿革
地名由来
日喀则是从古到今的后藏重镇,藏语称“溪卡孜”,意为“土地肥美的庄园”。14世纪初期,大司徒强曲坚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帕竹王朝后,得到元、明王室的庇护,设了十三个大宗溪,最后一个宗就叫做桑珠孜,自此,日喀则的全名称溪卡桑珠孜,简称溪卡孜,汉语译音为日喀则,这就是日喀则的地名由来。
设治前
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雅隆部落的松赞干布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吐蕃王朝按照地理自然分布状况,把所辖中部地域划分为“卫、藏”两大部分,依日喀则东西的“藏”区为“耶如”(年楚河一带)和“如拉”(雅鲁藏布上游沿岸),东以岗巴拉山为界,西至冈底斯山(现阿里一部分)。因“藏”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于是才有了“后藏”之说。随着历史的发展,当时界定的“后藏” 区域有所变化。但是,对于现日喀则地区来讲,仍处于这个范围的中心地带。因此,根据历史事实,人们亦习惯于把日喀则地区称为“后藏”。
日喀则原称“年曲麦”或“年麦”(即年楚河下游的意思),这里虽很早就有人居住,但仍是荒凉之所。
公元八世纪,吐蕃王朝的藏王赤松德赞请印度高僧莲花生进藏建桑耶寺,路经日喀则地方,在此修行讲经,并预言雪域高原的中心在拉萨,其次在年麦(日喀则)。公元十一世纪,萨迦王朝时,年麦已具“城镇” 的雏形。
设治后
十四世纪初,大司徒绛曲坚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了帕竹王朝,得到元、明皇室的庇护,设了十三个大宗溪,最后一个宗便叫做桑珠孜(意为如愿以偿,选址在今日喀则),取名为溪卡桑珠孜。在宗山建造了宗政府。从此,日喀则的全名称溪卡桑珠孜,简称为溪卡孜,汉语译音为日喀则;日喀则始有建置。
公元1447年(明正统12年),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在一大贵族的资助下,开始主持兴建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的建设对日喀则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随即以扎什伦布寺为中心逐渐扩展开来。日喀则的兴盛,在噶玛王朝统治西藏的24年间。1618年,藏巴汗噶玛彭措朗杰以后藏为据点,推翻了支持格鲁派的帕木竹巴政权,建立了第悉藏巴汗地方政权,首府设在桑主孜日喀则。
藏巴汗统治时期,对宗山进行了扩建,使宗山成为当时西藏境内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日喀则市一度成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地游客不断往来,日喀则市城廓也得到了不断建设。
1634年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和四世班禅罗桑曲结研究决定遣派专使前往天山南路向蒙古和硕部的贵族首领固始汗求援。1641年固始汗率兵攻人日额则,统治西藏地方约24年的藏巴汗政权宣告结束。1642年固始汗统治了全西藏,登上汗王宝座,便迎请五世达赖喇嘛到日喀则,将西藏13万户奉献给五世达赖刺嘛,将桑主孜建筑的宫殿全部拆除(木料运回拉萨,以扩建大昭寺和修建布达拉宫),将卫。藏地区行政事务托付给达赖喇嘛的第巴管理。并于1642年建立了由格鲁派管理的西藏地方政权,史称甘丹颇章政权。(因达赖居于哲蚌寺甘丹颇章而得名)。达赖喇嘛居于前藏,固始汗本人率兵驻后藏日喀则(后移驻拉萨)。
1643年,固始汗赐给罗桑曲结“班禅博克多”的尊号。固始汗把后藏十个溪卡,全部献给扎什伦布寺,以作僧众的供养。从此扎寺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日喀则市也就成为后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910年2月由于清末治藏政策失误,加之英帝国主义作祟,西藏政局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1940年2月5日国民政府颁布命令,特准十四世达赖喇嘛继位;1949年6月3日李宗仁颁布命令,特准十世班禅继位。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951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日喀则。为便于行政管理,中央在日喀则、江孜分设二个分工委。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在日喀则、江孜分设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基巧办事处(相当于地区)。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在拉萨全面发动了背叛中国的反革命武装叛乱,1959年3月~1961年10月,历时两年多的平叛斗争胜利结束。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及各分支机构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同时通过了边平叛边改革的决议。
日喀则1959年开始民主改革,1959年10月日喀则专区成立,辖11个县。(当时西藏自治区行政辖七个专区、一个市)。1960年西藏全区基本完成了民主改革。1962年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区,1964年日喀则、江孜专区合并为日喀则专区,辖18个县。
1965年恢复萨嘎、岗巴2县。拉孜县由拉孜迁驻曲下。辖18县。
1968年谢通门县驻地由通门迁吉丁。
1970年日喀则专区改为日喀则地区,地区驻日喀则县。辖日喀则、定结(驻江嘎)、拉孜(驻曲下)、聂拉木(驻冲堆)、谢通门(驻吉丁)、仲马(驻扎东)、康马、亚东(驻下司马)、岗巴、南木林、萨迦、定日(驻岗嘎)、吉隆(驻宗嘎)、昂仁、江孜、仁布、白朗(驻洛布穷孜)、萨嘎等18县。
1971年定日县由岗嘎迁驻协嘎尔。
1972年萨嘎县由萨嘎迁驻加加。日喀则地区辖日喀则、定结(驻江嘎)、拉孜(驻曲下)、聂拉木(驻冲堆)、谢通门(驻吉丁)、仲巴(驻扎东)、康马、亚东(驻下司马)、岗巴、南木林、萨迦、定日(驻协嘎尔)、吉隆(驻宗嘎)、昂仁、江孜、仁布(驻强钦雪)、白朗(驻洛布穷孜)、萨嘎(驻加加)等18县。
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江孜地区,辖日喀则地区的亚东、康马、岗巴、江孜、仁布、白朗6县;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驻江孜县江孜镇。1986年9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江孜地区,所辖的亚东、康马、岗巴、江孜、仁布、白朗6县划归日喀则地区;浪卡子县划归山南地区。
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隆格尔县,以仲巴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注:实际上因故没有正式成立隆格尔县)。
1986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日喀则县,设立日喀则市。日喀则地区辖1个县级市、17个县。
1997年,日喀则地区辖日喀则市和江孜、定结、南木林、仁布、白朗、康马、昂仁、亚东、拉孜、岗巴、仲巴、聂拉木、谢通门、萨噶、定日、萨迦、吉隆18个县(市)。
1999年9月21日,民政部批准(民发[1999]54号)撤销隆格尔县(注:实际上因故没有正式成立隆格尔县)。
2014年6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