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名胜古迹有笔架山风景区
商洛名胜古迹有笔架山风景区
商洛市,是陕西省省辖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临河南省,东南临湖北省,北、西北、西南分别与陕西省渭南市、西安市、安康市接壤。地处秦岭山地,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截至2014年,商洛市共辖商州区和镇安县、丹凤县、商南县、洛南县、山阳县、柞水县1区6个县。面积约19851平方千米,2014年人口249万。
商洛主要生产稻谷和小麦,“岭沟红米”最为出名。是陕西核桃、板栗、柿饼、木耳的集中产区。水貂养殖业居陕西省之冠。有大熊猫、苏门羚、青羊、林麝、水獭、黑鹳等珍稀动物。主要矿产金、银、煤、铝、锌等。[3] 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商洛交通以312国道、沪陕高速、包茂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宁西铁路、西康铁路为主轴,福银高速公路、洛商高速公路、宁西铁路二线、西康铁路二线、西武高铁(规划)、西商城际铁路(规划)穿境而过,西安商洛机场在建设之中,项目部已经挂牌,在腰市镇附近,投资15亿,工期预计10年。
商洛名胜古迹有笔架山风景区、柞水溶洞、二郎庙、大云寺等及国家级风景区金丝峡、牛背梁、月亮洞等,自2010年开始,一年一度的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开始在秦岭山中魅力城市商洛举办。
风景名胜
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全区有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200多处,其中省以上文保单位20多处。洛南旧石器地点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东龙山夏商周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岩石刻表明这里是文字的发祥之地。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和“闯王寨”、“生龙寨”遗址。汉代的四皓墓、隋代的文庙、唐代的丰阳塔、宋代的商州城垣、金代的二郎庙、明代的商州城隍庙和龙山双塔、清代的会馆群成为人们参观与凭吊之地。
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景区,位于商洛商南县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商南县城60公里,距金丝峡镇(原太吉河镇)18公里。内风光秀丽,具有有窄、长、秀、 奇、险、幽的特点,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商洛市镇安县,总面积3616公顷。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园内原始森林茂密,草场千亩,珍稀动植物品种繁多。
天竺山,又名天柱山,位于山阳县城东南部的鹘岭以南,郧岭以北,距县城30千米。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南坡的柞水县营盘镇,海拔1000--2802米,总面积2123公顷,距西安42公里..
丹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水体主要是丹江干流及丹江支流老君河、资峪河、武关河、银花河的滩涂及县域内的鱼岭水库、龙潭水库、苗沟水库等,总面积达1.28万公顷。
风云闯王寨
商南闯王寨旅游景区[14] 闯王寨景区为国家3A级景区,位于商南县富水镇,是一处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1638年至1641年间在今富水镇王家楼村金钟山一带安营扎寨、养兵蓄锐、娶妻生子、建成九里十三寨的历史史实为题材,规划开发的综合文化生态型旅游景区。
陕西商南文碧峰景区[16] 商南文碧峰景区位于陕西省商南县东南部的新开岭腹地,具有秀、险、幽、奇的特点,是集峻峰、奇石、溶洞、森林、珍禽、农业观光为一体的自然风光和千年书院、祈福庙宇、历史古街组成的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态文化景区。
商洛市商於古道文化景区[17] 商於古道见证了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众多大事件,承载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沿途古建筑、古遗址等历史人文遗迹密集,生态资源丰富,蕴含着很大的开发价值。
商南县闯王寨·泉茗旅游度假园商南县闯王寨·泉茗旅游度假园景区,整个园区包括闯王古寨遗址景观核心区和泉茗旅游度假生态观光园区,同时还规划有闯王文化演艺广场,富水镇至王家楼十里明清古街,古墓沟汉墓群生态科普体验园和闯王灵芝爱情公园等园区,集中展示了商南茶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游客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商南厚重的文化神韵和富有魅力的秦楚风情。
商南阳城驿古驿站文化景区古阳城是商於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历代文人墨客从未吝惜自己笔墨,或言志或抒怀或描情或写景,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古阳城的风貌。
商州仙娥湖风景区
商州东龙山风景区
洛南老君山风景区
洛南观华山风景区
洛南玉虚洞风景区
洛南抚龙湖风景区
洛南云蒙山风景区
洛南瓮沟风景区
丹凤冠山风景区
商山四皓碑林园
柞水溶洞旅游区
山阳月亮洞旅游区
山阳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
山阳县天蓬山寨景区
商州城隍庙
商州城垣
商南魁星楼
著名人物
作家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生于丹凤县棣花镇,自幼秉承家训,潜心读书,寡言多思,言行俱优。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废都》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选入鲁教版语文必修三、作品《月迹》已选入苏教版语文课本、作品《落叶》入选北师大版和鲁教版中学教材。
孙见喜:笔 名:野爷、王娜。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太白书院副院长、西安工业大学及咸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副馆长、《贾平凹之友》网站主编。孙见喜书法作品清正刚强、骨力内蕴,有欧阳询意趣,被爱好者广泛收藏,其传略收入《古国丹青画卷》,书法对联被中国画研究院和北京书画艺术研究院收藏,艺术成就载入《中国文艺家传集(第一卷)》。
京夫:原名郭景富,商州区腰市镇马角山人,1942年生;现为中国作协会员,陕西作协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系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京夫迄今发表短篇小说100余篇,中篇20多部,长篇5部,计400多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深深的脚印》《天书》《京夫小说精选》,散文集《海贝》,长篇小说《新女》《文化层》《八里情仇》《红娘》《鹿鸣》。自1980年以来,获全国性文学奖多次。当代陕西文学的中坚和主将,是中国当代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实力派作家。
著名作家还有张智敏、方英文、高信、王 烈、王 纾、王盛华、胡长水、梁喜员、樊正兴、王林斌、谷山川等等。
书画家
王如宗:明代商州书画家,其为万历丁未进士,《直隶商州总志》说他“身出华胄,甘贫苦学,董玄宰(明书画家董其昌)考天下名画,公居第三”。
陈绶:清代洛南人,擅长书法,其行楷蜚声省内外。
吴怀清:清代山阳人,兼长书画,其考中翰林院庶吉士后,书画名噪一时。
清代著名画家还有:洛南人陈梦珙,善画斗牛;龙驹寨人刘麟超,善画水牛;丹凤平浪宫僧人萧觉春,善花卉,尤工水墨葡萄;龙驹寨人查明轩,工山水人物,蜚声当时画坛。
新中国以后涌现出的也有很多:
李克昌:擅长隶书、篆书、国画;
李志贤:擅长行书草书及国画;
葛伟:中国美协会员,专事国画创作。其作品乡土气息浓郁,笔墨浑厚,风格独特;
王家民:有百余件画作在省以上画展中展出,获金、银、铜奖20多项;
郭伯一:主工舞美设计。其《山魂》、《大云寺》等作品在省上获奖;还采用现代化工原料(沥青)与中国传统书法相结合,创造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沥书,即将沥青加热成汁,浇注于木版之上,字体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呈现浮雕艺术的立体美;
赵万年:书法兼备真草隶篆,且多写自己的诗作;美术作品多为梅兰竹菊、山水人物,以小巧玲珑、清新隽永见长;
王延年:擅长人物画,有50余件书画作品在国内外展出。《黄河岸边》、《回娘家》等画作获金牌银牌奖。还有《秦岭溪流》、《大山人家》等作品被中国艺术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名优特产
美食
商洛擀面皮
擀面皮:商洛的擀面皮有黑、白两种,不同于关中和汉中等地的面皮。
搅团:本是当地百姓贫苦时的日常食品,但因其原料为杂粮,天然健康,加之做法更加精细,逐渐成为了风味小吃。搅团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多为玉米面搅团的吃法很多,浇热汤酸菜、做凉水“鱼鱼”凉调、炒食、烩搅团块等等捷克。商洛人吃搅团,大多要调辣子,调得碗里红如血方才够味。
商州糍粑:即以土豆为主要原料烹调的膳食,是当地流行的一种小吃。制作时先将土豆去皮蒸熟,然后将蒸熟的土豆用木捶捣碎,则成为洋芋糍粑,口感细而绵软。食用时有多种方式:将糍粑切块放入酸菜汤内煮,再浇上辣椒油,色鲜味美,为“烩糍粑”;把糍粑盛入碗中,再把大蒜、花椒、海椒等各种调料放入另一碗中,再加上热的酸菜汤,用洋芋糍粑蘸着吃。
橡子凉粉:为商洛的风味小吃,是洛南县寺坡高塬村用当地特有的橡树资源来制作的。寺坡橡子凉粉的原料为成熟的橡子,把橡子打成淀粉,用泉水和制,再做凉粉。成品吃起来爽滑、筋道,十分可口。
山阳腊肉:腊肉又叫熏肉,是山阳一带的特产,是山阳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每逢冬腊月,山阳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腊肉,鲜肉先用各种配料腌制,经过多道工序,最后用烟火慢慢熏烤。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
特产
商南泉茗
核桃:商洛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地处陕西东南部,交通便捷,属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得天立地的条件,造就了商洛多种最佳风味美食,其中,商洛核桃最为著名,商洛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板栗:在商洛是最佳适生区,七个县区均有分布,生长良好,集中分布在镇安、柞水、山阳、商南等县,以镇安大板栗最为有名。板栗内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其中淀粉中的直链淀粉远非稻、麦可比,尤其是内含物质葡萄糖。
商南绿茶:“茶香溢商洛,‘泉茗’先为佳。”这是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启坤研究员1988年6月15日在陕西举行的名茶评审会议上,当场为“商南泉茗”书写的赞词。该茶最初叫“毛尖”后定名“泉水清”茶,1987年6月14日中国茶叶研究所对“泉水清”茶的审评鉴定意见中指出,该茶外形细嫩显毫,具有嫩栗香、滋味鲜醇、叶底黄绿明亮,属半烘半炒的高档优质绿茶,建议将原名改为“商南泉茗”。
商南富硒茶,这是该县茶叶站站长张淑珍和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肖永俊合作研究出的新产品,上市后深受消费者欢迎。另外镇安象园茶也很美味。
葡萄酒:丹凤葡萄酒色如红宝石;透明晶亮,酒味怡而不滞,爽而不薄,醇而不酽,冷而不寒,甜酸适口,饮后开胃提神,余香绵久,闻名遐迩,畅销全国26个省(市)。
黑木耳:史称“上洛耳”,系天然的食用菌,历史悠久。《续修商志》载:“万山栎树繁多,土人伐木生耳,近年收买成包,水陆发至襄汉,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可见商洛木耳自古与郧耳齐名,久负盛誉,是请客酬宾、馈赠亲友之佳品。
商芝:即蕨,分布于商洛各县、市,年产量数百万公斤,因丹凤县商山而得名。商芝呈淡紫色,雅称紫芝。因其幼芽远瞧似鸡爪,近看像拳头,又叫鸡爪、拳芽,是一种含有异香、营养极为丰富的野生名菜。
魔芋:有一种野生植物叫魔芋主要分布在商洛市的镇安、山阳两县。因其体肥块状,又有鬼芋、鬼头,和 “魔芋”之称。魔芋,天南星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既是一种可口食品,又是一味名贵药材。魔芋更大的作用要算它的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介绍魔芋性辛、寒有毒。主治痈肿风毒,摩敷肿上。还具有散毒、养颜、通脉、降压、减肥、开胃、抗癌等作用。
龙须草:自古为山阳县“三宝之一”。是该县大宗外贸商品。龙须草系天然资源,野生之物,可进行人工栽培。它叶狭线形,本色金黄,有光泽,且易染色,进行工艺编织。它用途广泛,是人造革,人造丝,和优质纸的原料,又可编成地垫、凉席、门帘等生活工艺品。
商洛柿饼
柿饼:孝义镇的柿饼是商洛地区孝义湾乡的名产,这里盛产的干帽盔柿子无核或少核,油质重,糖粉足,色调鲜,味甜绵润。用之制成柿饼品质极好,体大霜厚,甘甜绵软。
油桐:主要分布在商南、山阳、丹凤、镇定4个县的137乡(镇)531个村。已建成油桐商品生产基地乡46个,面积28.5万田,桐籽产量220.4万kg,产值176.3万元。
天麻:商洛天麻野生资源原以镇安、山阳、柞水等县为主,人工栽培的天麻与野生相比,不仅品质不差,而且在汁水含量方 面还优势之效。因之,全地区从1973年起,逐步开展了家务生天麻的活动,1979年至1982出 现了天麻热,许多农户不但在山林栽、山坡种,甚至在花园、木箱时都栽。
历史沿革
唐尧时期,“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吕氏春秋·恃君览》)。
夏、商、周
夏属梁、豫之交。
周朝
周属雍、豫。
周成王年间,轩辕黄帝二十五子之昆孙高封于商,号称商高。因精数学,衍其说为《算经》(《商子》)。
周昭王五十年,昭王攻楚出武关,死于汉水。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春,晋伐鄀出武关。
周匡王二年(前611年),楚大饥,庸国率兵“蛮”攻楚,秦发兵出武关助楚灭庸。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唐、蔡侵楚郢都,楚申包胥求救于秦哀公哭七天七夜,哀公派子蒲、子元率兵车五百辆出武关援楚。
敬王二十九年(前491年),楚攻蛮子国,蛮子赤逃入晋国阴地(今河南省黄河南岸)。楚遂起丰、析之师至商地,驻军于菟和(今丹凤城东资峪岭)、苍野,威胁晋国,宣称晋如不交出蛮子赤,楚“将通少习(即武关)以听命”。
周元王六年(前470年),商境大旱,“丹水绝,三日不流”。
周威烈王十三年(前413年),楚简王攻魏,发兵至上洛(今商州市)。
周显王十八年(前351年),修筑商城(今丹凤县古城村),为商地所建最早之城池,称“城商塞”。
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卫鞅大破魏军,获大胜。俘公子印,秦王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商君”,遂称“商鞅”。
商洛地属商鞅封地,和毗邻的於地,统称为“商於”。先后分属楚、晋(魏)、秦,最后统一于秦。秦孝公后因卫鞅破魏有功,将卫鞅分封于此商十五邑。地域约秦岭至“城商塞”武关前后的商於六百里地域。故称其为“商君”、“商鞅”。这也是史载此地域建制的开始。是此地以武关即商邑为中心的文化地域的开始。形成此地域的第一个军事、文化经济中心。(考古显示:早在公元前351年,秦国就在这里修了城,地址在今丹凤县城西2.5公里古城岭子,系商洛最早之城池,“整个台地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300米”城。(《商州考古》p,070第五行)。出土文物带有“商”字的瓦当,确认系公元前340年秦封给商鞅之封邑。
秦(公元前221----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商县,包括
今商州区、丹风县、商南县、山阳4县。此地属内史南境。治所设咸阳,统辖境域相当于今关中平原及武关前后的商洛地区,领42县。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
由商县西置增加上雒县,将原商县商镇为界;以上雒地(《商州考古》p、023页载:古上洛(现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出土秦代陶罐有两戳五字:即”雒亭“和”楚里孙“,证明此雒地在秦至秦前既有,且为西周称呼”里“的楚人居地)至秦岭为界,以下商地约从商地至现商南、丹水县部分。商县治所仍在商地现丹凤古城村;及商鞅原封”商邑城“池。上雒县治所新设雒地即现现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两城相距约两个驿站远,两城之间构成此地文化中心地带。这也是文化中心由商县向第二文化中心”上雒“过渡的开始。商县以下和上雒以上的两县地域,即大体相当于今商洛市辖地域。其两县地仍属弘农郡,隶司隶校尉部,郡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伊河以西及淅川、丹江流域。其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貌略镇北),领11县,上洛这一地名,因居洛河上游故名,战国时即有。汉朝忌水,将上洛改为上雒,这是用“雒”字的开始。包括今商州区、洛南县两地。今丹风、山阳、商南3县时为商县。旬阳县北部(今镇安、柞水县东南部)是汉中郡辖区;杜陵县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是京兆尹辖区。
东汉(公元25——220年)
《商州大事记》载:“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建武二年(26),商州大饥,金一斤易米五斗。上洛改设为上洛侯国,封王遵为侯,治所辖地仍旧在古上洛即现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建武十五年(39),划上洛侯国归京兆尹管辖”。地属京兆尹,仍隶司隶校尉部,辖区相当于今关中平原西安以东、渭南及商洛地区。尹治设在长安,仍领10城,其中上洛、商两县的地域和今商洛地区大体相当。
三国(公元220——265年)
地属曹魏之京兆郡,正始五年(公元244年)设,治所在长安,领11县。仍称上洛县,魏文帝曹丕又将上洛的“雒”字改为“洛”字。辖地包括今商州区、洛南两地。
西晋(公元265——316年)
泰始二年,晋武帝分京兆南部置上洛郡,这是商洛地、市一级建制在此地设置之祖始。是此地由第一文化中心向第二文化中心过渡结束的标志。其治所在古上洛(现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领上洛、商、卢氏三县(卢氏今属河南省),现属司州,(辖区包括今河南省北部、中部、西部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陕西省商洛地区。州治设在洛阳,领12郡。。)
南北朝(公元317——589年)
南北朝时期,中国呈分裂局面,行政建制混乱。郡县朝设夕废,统属复杂。由东晋开始的南朝,在辖区的北部侨设了上洛的州、县,用的是上洛的地名,以安置南迁的上洛的百姓,包括上洛的巴民。
北魏
属洛州。太延五年(公元439年)于上洛城设荆州,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上洛县北部划设拒阳县,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将荆州迁往卢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又迁往襄阳,撤上洛郡,于上洛城设立洛州,领5郡,其中3郡属今商洛:上洛郡,领上洛、拒阳2县;上庸郡,领商(今丹凤)、丰阳2县;苌和郡,领南商1县,即今商南。
西魏
属洛州和雍州管辖。洛州治所设上洛(即现现寒川佛诞公园孝义古城村),领上洛郡(今商州区)、拒阳郡(今洛南县)、上庸郡(今山阳县西北部、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商县(今丹凤)及山阳漫川、商南县。柞水西北部属雍州管辖。
北周
宣政元年(公元578年)改洛州为商州;治所设上洛(即今商州城)领上洛郡(含今商州、山阳、丹凤;商南4县及镇柞部分地域);拒阳郡(今洛南地)。此时的商州新城距古上洛城30公里。新城的诞生和郡、州一级治所均迁移至新城。(一说此时古上洛仍保留)这是此地域文化中心由古上洛“雒”地近800年后向上转移过渡至新州城,第三个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开始。
隋代(公元589——618年)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撤上洛、上庸两郡,保留商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商州复设上洛郡,治所仍设上洛,领上洛县(今商州区)、商洛县(商洛即从前的商县-----今丹凤县一带,隋文帝改称商洛,这是“商洛”二字连用起来称呼地名的开始)、洛南县、丰阳县(今山阳、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5县;大兴县东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仍属京兆郡管辖。据《隋书·地理志》载,商洛之名源于商山洛水。历史上曾有上洛、商州等称谓。历代设州置县,或州县同设,交替沿革复杂。
唐代(公元618——907年)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上洛郡设商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划归山南道,开元二十五年归山南西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撤商州又改为上洛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上洛郡再改为商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今商州区)、商洛县(今丹凤、商南两县)、洛南县(今洛南)、丰阳县(今山阳)、乾元县(今镇安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今柞水县西北部属京兆府。
五代十国(公元907—979年)
五代十国的行政建制沿用唐制,但由于分裂割据,各国疆域均不辽阔,道一级遂废,为州(府)统县的二级制。当时陕南东部经历了后梁(公元907一923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后周(公元951—960年)等5个期代。
后梁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乾元、上津5县;洛南县改属华州;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汉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上津4县;南县仍属华州;乾佑县(公元949年改乾元县为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周时,商州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5县;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
北宋、金、南宋(公元960——1279年)
北宋时,商州初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治所设上洛,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5县。金、南宋时,商州属金国京兆府路。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将商洛、丰阳两县降为镇,并入上洛、洛南两县;咸宁县东南部属京兆府;旬阳县西北部(今镇安县)属金州。金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五月改属河南路。领上洛(今商州区、丹风、商南、山阳4县及柞水县南部),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废上洛县,以州代县,由州直辖,定名商州。这是以“雒“地所命名的”上洛县、郡、建制“名称历经1254年后终止。(2013年算起)。辖地包括今商州、丹凤、商南、山阳及柞水县南部,并统领洛南县地。
元代(公元1279——1368年)
商州先属安西路,陕西行省,后属奉元路管辖。元代实行省、路、府、县四级行政建制,商州下领洛南县,原来的上洛为在郭,仍不另设县,由州直管,但商州所辖的地域和今天大体相当。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地属西安府,时称商州,辖地包括今商州区、丹风县两地。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五月,降商州为县制。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三月复升为州,领洛南、商南、山阳、镇安4县。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为避明兴宗朱常洛名讳,又改“洛”为雒”。
闯王政权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月,闯王军攻占了商州,第二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朝,称永昌元年,派鲁大儒为商州牧,给山阳也派了县令(其它各县不详)。永昌二年正月,闯王政权结束。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升为直隶商州,直属陕西省,领商南;雒南、山阳、镇安4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析咸宁、蓝田、镇安3县之地置孝义厅,属西安府,这是柞水县的前身。
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年)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州改设商县(辖今商州区、丹风县西南部)、洛南县(今洛南及丹风县东北部)、柞水县(今柞水县西部及镇安县东北部)3县,属关中道;山阳、商南、镇安3县,属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撤销道制,以省直接领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在商县城设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商县、雒南、商南、山阳、镇安、柞水6县,一度还管过蓝田县。是年在龙驹寨成立设置局。1949年7月13日,商县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5月,商洛地区各县陆续解放,在商县设置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主任分署第二分区,辖商县、雒南、商南、丹凤、山阳、镇安、柞水7县。
1950年,改名陕西省商洛分区专员公署,仍辖以上7县。
1955年,将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县人民委员会”。
1958年12月,撤销丹风、柞水两县(丹风分属商南和商县辖,柞水与镇安县合并),商洛地区辖商县、洛南、商南、山阳、镇安5县。
1961年10月又恢复为7县。
1964年9月,因“雒”字生辟,经国务院批准,改“雒”为“洛”,时称商洛专区,行政公署驻商县城。
1968年,商洛专员公署改称为“商洛专区革命委员会”,各县人民委员会易名为“县革命委员会”。
1969年,商洛专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商洛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更地区名为商洛地区行政公署。
1981年元月,改县革命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
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商县为县级商州市。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