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
陇南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
陇南,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辖武都1区和宕昌、文县、康县、成县、徽县、礼县、西和、两当8县,共80个镇、115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82.77万人。
陇南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被誉为“陇上江南”。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有水杉、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和大熊猫、金丝猴等20多种珍稀动物。拥有4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都裕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武都裕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文县天池、宕昌官鹅沟、成县鸡峰山)和2个国家湿地公园(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
陇南历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位于礼县大堡子山。 此外陇南还是中国主要中药材和油橄榄产地之一。
旅游
陇南气候温和,风光秀美,有全国三大天池之一的阴平天池;西北最大的溶洞武都万象洞;国家级重点保护、甘肃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观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被赞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分布于全市各县的大河坝、三滩、红土河、梅园沟、云屏山等自然景点,被人们称作“陇上小九寨沟”。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名称
武都万象洞 宕昌官鹅沟 成县西狭颂风景名胜区 康县阳坝自然风景区
西和晚霞湖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徽县金徽酒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名称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 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 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
景区名称
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 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
景区名称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武都裕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武都裕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其他景区
行政区划 景区、景点
武都 五凤山、水濂洞、朝阳洞、九天圣母庙、龙华寺、普化寺、莲花寺、广严院、龙凤山寺、佛堂寺、琵琶寺、汉王寺、邬金寺、甘泉铁佛寺、崔家梁关公庙、角弓大禹庙、汉王大坪山
宕昌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文县 碧口水库、文昌楼
康县 白云山公园、托河溶洞
礼县 白雀寺、祁山武侯祠、大堡山、红河水库
西和 仇池山
两当 张果老登真洞、云屏三峡自然风景区
徽县 嘉陵江漂流、徽县三滩、青泥岭
成县 杜少陵祠、裴公湖
文化
小吃
陇南小吃
洋芋搅团、玉米面面鱼、米皮、面皮、酸菜面片、豆花子酸菜面、荞粉、鸡蛋面茶、炕包(子)、荞面叶子、地软耳包子、麦仁酒、荞面、苞谷面饺团、洋芋丝饼饼、武都泡菜、韭菜扁食、锅盔、豆花子、肉夹馍、烤羊肉串、烤鸡肉串、烧烤香肠、烧烤嫩玉米、武都臭豆腐、麻辣洋芋粉、鸡汤刀削面、橄榄油拌洋芋、嫩玉米面饼、煎饼卷青椒洋芋丝、面果丸子、武都酸菜汤、面疙瘩等。
特产
陇南有18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陇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项)
行政区划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武都区 武都油橄榄 武都花椒 武都红芪
宕昌县 宕昌党参 哈达铺当归 宕昌黄芪
徽县 徽县银杏 徽县紫皮大蒜 金徽酒
康县 龙神茶 康县黑木耳
文县 文县纹党 文县绿茶
礼县 礼县大黄 礼县苹果
成县 成县核桃 红川酒
西和县 西和半夏
两当县 两当狼牙蜜
地域文化
文县傩舞——池哥昼
陇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内宁家庄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在陇南的仇池山。以牧马立国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就在今天的礼县、西和一带。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权,成为活动中心。汉、藏、回和古氐、羌等多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秦陇文化与巴蜀文化、汉族文化与藏、回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陇南地域文化呈现南北交融、古今并存的显著特色。
陇南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学士心往神驰,吟咏称颂,名篇佳作,千秋流传。诗仙李白曾往返陇蜀,涉足陇南,留下了千古绝唱《蜀道难》。诗圣杜甫曾寓居同谷,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爱国诗人陆游曾从军河池(徽县),写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篇章。大文豪苏轼曾梦游仇池,作诗咏叹:“一点空明何是处,老夫真欲往仇池”,表达了他向往陇南的强烈愿望。
文化遗产
陇南位于甘肃东南部,是中国历史上农耕文化、畜牧文化和渔猎文化交汇积淀的地域。独特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2013年,有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公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次69项,公布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0项。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南有3项(文县傩舞———池哥昼、武都高山戏、西和乞巧节)被列入其中。甘肃省已公布了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南入选的项目总计22项(陇南影子腔、文县玉垒花灯戏、西和春官歌演唱、康县木笼歌、两当号子、康县锣鼓草、康南毛山歌、康县唢呐艺术、宕昌羌傩舞、陇南高山剧、礼县春官歌演唱、徽县河池小曲、武都木雕、礼县井盐制作工艺、成县竹篮寨泥玩具制作技艺、康县寺台造纸术、武都三仓灯戏、武都栗玉砚制作技艺、武都角弓咂杆酒酿制技艺等)。
历史沿革
礼县出土的秦公鼎
陇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陇南是秦人的发祥地,又是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陇南既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又是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攻伐消长与民族交往,构成陇南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氐族、羌族、汉族及先后进入陇南的其他各民族,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共同创造了陇南灿烂的古代文化。
秦代置武都道。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属凉州刺史部。汉末,曹操分司州、凉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属雍州。
三国时期,武都郡是魏、蜀两国的边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取了曹操军的汉中郡,阻断了武都与雍州的联系,于是曹操弃武都郡,迁治至右扶风小槐里。此后,魏、蜀两国于武都展开多次大战,最著名的是蜀相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并于229年攻取武都、阴平二郡,自此武都郡为蜀所据,直至蜀国被晋所灭。
东晋、南北朝时期,陇南境内先后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兴、阴平5个胡人政权,称为“陇南五国”。
296年,氐族首领杨茂搜建立仇池国,至371年为前秦苻坚所灭。族人杨定于历城再建仇池国,至442年被南朝刘宋所灭。
424年,北魏拓跋焘封羌人梁弥忽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县城。566年,宕昌国被北周所灭。
443年,仇池国灭亡后,氐人杨文德建立武都国。477年,武都国为北魏所灭。
477年,武都王杨文度被北魏军所杀后,南朝刘宋政权封杨文弘为武都王,退守武兴(今陕西略阳),后改武都王为武兴王,建立武兴国。552年,武兴国为西魏所灭。
477年,北魏灭武都国时,杨文度之叔杨广香助魏军杀杨文度,受封为阴平公,后南齐承认杨广香为阴平国之主,都阴平(今文县)。580年,阴平国为北周所灭。
隋唐时期,陇南地区政治经济相对穏定,唐代于陇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宝应元年(762年),吐蕃攻占陇南。咸通年间,唐收复武州,更名阶州,咸通七年(866年)收复成州。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大将王韶打败吐蕃,收复陇南,吐蕃据有陇南前后共311年。宋末陇南为宋、金两国边境,战争频繁。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金大举攻宋,破凤州、大散关,朝廷命大将吴璘据守陇南。吴璘之子吴挺与西夏缔盟,共同攻金。开禧二年(1206年),吴挺之子吴曦叛宋,以阶、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权,后宋军将士杀吴曦,4州归宋。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军占领陇南。
旧时武都西关
元代于礼县置礼店蒙古军元帅府,后更名为礼店文州番汉军民元帅府,在河州设吐蕃宣慰司。
明清时期,陇南经历明末李自成起义、白莲教之乱、西北回民起义、太平天国等事件。
1949年7月,成立武都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武都县,属陕甘宁边区甘肃行政区。1950年5月,岷县划归武都专区。1956年,礼县、西和县、成县划归天水专区。1958年4月,撤销武都专区,辖县划归天水专区。1961年11月,恢复武都地区。1963年10月,撤销临洮专区,岷县划归武都专区。1985年5月,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岷县划归定西地区。
2004年1月,撤销陇南地区,设立地级陇南市,原武都县改为武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