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各地新闻>华南地区>广西新闻>来宾新闻> 正文

来宾市有“广西煤都”、“中国糖都”、“世界瑶都”等美称

  • 2015-04-26 来源:广西新闻作者:www.nmubao.com浏览:101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来宾市有“广西煤都”、“中国糖都”、“世界瑶都”等美称

来宾市(壮文:Leizbingz Si)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地级市,是2002年12月28日撤销原柳州地区后设立的地级市。来宾市位居广西中部,故有“桂中”之称,又因资源物产丰富,有“广西煤都”、“中国糖都”、“世界瑶都”等美称。来宾市北与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东与梧州市、桂林市、贵港市相邻,西与河池市、南宁市相交,南与贵港市、南宁市毗邻。深居广西腹部,经济、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地缘优势十分明显。下辖四县一市一区,全市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54.98万,来宾市一座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和睦聚居城市,壮、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5%。目前来宾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8平方公里扩大到了近40平方公里。来宾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5倍,财政收入增长了4倍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建市至今,来宾市城镇化率以年均1.38%的速度增长。至2011年底,城区人口达到29万人,城镇化率增至34.2%。
 
著名人物
 
军事界: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重要领袖——萧朝贵,籍贯为来宾市武宣县罗渌垌人。
体育界:享誉世界的“体操王子”——李宁,籍贯为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人。
 
旅游
 
 
被喻为“壮乡故宫”的忻城县莫氏土司衙署,是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有着“中南第一温泉”美称的象州花池温泉,是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长约5公里的武宣百崖大峡谷,是寻幽探险的最佳选择;金秀的圣堂山、莲花山风光无限,整个大瑶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盘王节”等民族节日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来宾市又是著名的奇石之乡,红水河奇石、草花石素以形态各异、品质优良而驰名海内外,有“来宾奇石甲天下”之美誉。
莫土司衙署建筑群,占地总面积2.1万平方米。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文文物管理所,1987年改称忻城土司博物馆,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批准为国家3A级景区,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被誉为“壮乡故宫”,是研究土司典章制度重要的事物例证。
黄肇熙庄园
  武宣县规模较大的地主庄园有8处,其中以黄肇熙庄园为代表,是广西较大的地主庄园之一。黄肇熙庄园位于武宣县二塘乡樟村,距县城13公里。黄肇熙曾任柳州统税局长和广西第四军司令官,于民国2年(1913年)从广东请来工匠开始修建庄园,于民国31年全部建成。庄园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3.99万平方米,共有房屋190间,呈四方集群状,左右严格对称,布局完整,功能齐全,面积宽大,气势庄严肃穆,为中国传统的庄园院落式建筑,有浓郁的岭南建筑风格。主房由前、中、后三进及左右厢房组成,均为两层建筑。院落四角是岗楼(炮楼),楼高4层,可眺数里。近庄有环庄小溪,宽米余,水深没人,四季流水。整座建筑环境优雅,景色迷人。
  大 藤 峡
  位于武宣县黔江古迹滩至桂平县浔江碧滩一带。这一带峭崖壁立,江河狭窄,滩浅石多,河水从山峡夺路而出,势不可挡,涛声如雷,壮观无比。黔江及两岸景点甚多,有古迹滩、勒马四孤洲、清代古墓群、明代古城址、红石滩、大藤庙、瑶民举义峰火台等。
  武宣文庙
  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武宣县城。始建于明朝宣德六年(1431年)。为砖木结构,朱红粉墙。宽43米,深117米,占地5262平方米。文庙由棂星门、戟门、状元门、东西两庑、大成殿、崇圣祠等主要部分组成,还有左右厢房、名贤祠、明伦堂、东西斋和武皇殿等附设建筑。主体建筑为大成殿,气势雄伟,有浓厚的古代建筑风格。
  合山市壮族山寨遗址
  壮族山寨遗址位于合山市岭南镇思光村,距市中心区约18公里,距国道322线1公里,为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建于明代的壮族山寨遗址。现存的120间石头房基、围墙、基门和碉堡等军事设施基本完好。这座山寨是思光、北泗一带壮家群众几代人修筑的,是壮族人民抗暴求生的物证。明清时期、民国期间,民众曾集结于此进行反抗斗争。
  思光山寨海拔201米,占地面积约40公顷。思光山寨的石门嵌在山南半腰的两崖间,高2.3米,宽1.5米,距离山脚约100米。从山脚下沿石级至石门,是山寨的唯一通道,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石门左侧立有石碑,记载着山寨的历史。进入石门,便是军事设施,有一条1米宽的巷道,巷道两侧又有小巷道通往两边的作战平台。平台前面的寨墙上有射击孔,两侧均有天然的大大小小的山洞,可作休息场所及弹药库。山谷中有几十处寨房遗址,其中几处无顶盖的寨房、石墙至今尚完好。往东是一条蜿蜒曲折长约100米、高2.5米的寨墙。
  思光山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峰美洞奇,山上有洞近百个,山寨四面为陡峭的石崖,周围树木葱郁。合山建市以来,思光山寨与东面的牛岩洞成了市民游览之所。
  来宾市三山风景区
  位于来宾市石陵乡南面的三山村和大黄屯一带,柳邕公路2.5公里的宾阳、上林和来宾三县、市的交界处。这里群峰簇拥,异峰突起,有4个溶洞——都麟岩、敢怀岩、敢藏岩、敢东岩。岩内,有的洞宽如大礼堂,有的窄如斗室;好几处洞与洞相通,中有溪流积蓄成塘,可撑船而过。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比比皆是,景物奇观,目不暇接。不少景物临水而观,仿佛海市蜃楼一般。洞外景观亦美。在都麟岩和敢怀岩之间有一条小河,春夏河面宽阔,清澈见底,可供游人洗濯、游泳、垂钓或划船筏。附近石山不时有群猴往来,更增加游客的乐趣。敢藏岩有上下两个大洞口,上岩口在山腰陡壁上,从外面无路可攀;下岩口几乎与地面平行,宽约20米,高10来米。岩内形成数个气势雄浑的大厅。大厅一般长约40米,宽20米,高10余米,最高的达50米。下岩洞在第一厅尽头与上岩洞相通,并在此分成两洞,左边的名为“通天洞”,深约200米,宽约30米,高50米以上,洞的尾部有一巨洞直通山顶,因此洞内光线充足,空气新鲜;右边的名为戏台厅,厅的前半部为平坦地面,后半部则是高出地面1米多的石板结构,在右角有一石阶可登,形成一个天然大戏台,上岩洞的光线直射台前。岩中有洞往西与都麟岩、往东与敢东岩等相连。
  文 辉 塔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来宾市迁江镇扶济村。文辉塔为八角八面七层平座空心砖塔,高35米,内径2.27米,壁厚3米;其造形是从底向上逐层收窄,盖为铸铁锅形,无塔尖。塔内1层~6层均设有佛龛,为明朝万历年间建造。
 
历史沿革
 
来宾市是一个历史文明久远的新兴城市。195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来宾市麒麟山发现“麒麟山人”头盖化石,证明距今约3.6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以麒麟山人为代表的壮族先民在以今来宾市为中心的桂中地区居住、活动,并繁衍生息。
古代
 
来宾市新地标——火炬
先秦以前,来宾市域属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在岭南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今来宾市属桂林郡,郡治布山(今贵港市境)。
汉初,来宾市属南越国。
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平定南越国,析其地为郁林、交趾等9郡,今市境属郁林郡(郡治布山,今贵港市境)。在今武宣县境设置中留县,象州县境设置桂林县,是来宾市境有行政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兴宾区西南部属郁林郡领方县(县治今宾阳县)管辖。
东汉时,中留县改为中溜县,隶属依旧。
三国属吴。凤凰三年(274年) 分郁林郡地,增置桂林、始安、临贺三郡,桂林郡位于今来宾市境内,郡治武安(今象州县境),是来宾市境内第一次设置郡级(相当于地级)建置,桂林郡辖武安、桂林、潭中等县,今市境内有武安县(今象州县境)、桂林县(今武宣、象州境)。今兴宾区西南部及合山属郁林郡临浦县(县治今宾阳,领方县改置)。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武安县更名武熙县。今象州县境有武熙,桂林2县,武宣县境有中胃县,改属郁林郡。迁江、合山属郁林郡领方县。
东晋太兴元年(318年)分郁林郡设晋兴郡(郡治晋兴县,今南宁市),市境内武熙、桂林、中胃3县属之。
南北朝、宋、齐时,置桂林郡、郡治武熙、后迁中溜、齐复将郡治迁回武熙。在今武宣县境复置中溜县,中溜县域包括今武宣县和兴宾区东部,象州境有武熙县,裁桂林县;同时在今忻城县境设置腾溪县,亦属桂林郡。梁时,桂林郡治又迁回中溜,中溜县改称中胃县,在今象州置韶阳郡,领阳寿、武化、长风、淮阳4县,阳寿(今象州县城)为郡治,忻城县境无建置县,改属龙州马平郡(郡治今柳州)。陈沿梁制。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 增置桂林县,开皇十一年武宣县地并入桂林县,属始安郡,县治在今象州县境。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置象州,在今象州县境内设有淮阳、西宁、桂林3县。开皇十八年(598年) 淮阳改名阳宁。大业二年(606年)撤象州,今象州县境置阳寿、桂林2县,将阳宁并入阳寿,西宁并入桂林县,改属始安郡(郡治始安县,今桂林市)。阳寿、桂林2县包括今象州、武宣、兴宾等地,忻城县境依然无建置县,亦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 重置象州,辖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仙5县,州治阳寿(今象州县城) ,属岭南道;今武宣县境分桂林县地,增设武仙县;今象州县境置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化、长风6县,其中武化、长风2县属晏州(州治今荔浦县境);今兴宾区境置
来宾
阳德、归化、文安三县,属昆州(州治今柳州市境),其后改阳德县为循德县,改文安县为乐沙县。唐贞观初在忻城县地置羁縻芝州、羁縻归思州、羁縻纡州3州,芝州辖忻城、平西、富川、乐光、乐艳、思龙、多云7个小县,纡州(今思练镇一带) ,治东区县,管东区、吉陵、宾安、南山、都邦、纡质6个小县;归思州(今大塘镇一带)治履博县,领履博、罗遵、都恩、吉南、许水5个小县。贞观五年(631),在迁江置羁縻思刚州,属邕州都督府。贞观十二年(638年)撤西宁并入武德,同年撤晏州,长风、武化2县改属象州,次年州治迁至武化。乾封元年(666年)撤桂林县并入武仙县,乾封二年(667) ,乐沙县改为怀义县,并于兴宾地置严州,统辖循德、归化、怀义3县;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撤武德县并入阳寿县,郡辖4县。天宝元年(742年)芝州改称忻城郡,属桂州都督府。天宝二年(743),将怀义县改为来宾县,隶严州。乾元元年(758年) 象郡复称象州;忻城郡复称芝州。大历十一年(776年)撤长风县并入武化县,州治迁阳寿。从此至唐末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地域包括今象州县、武宣县;严州辖循德、归化、怀义3县,地域为今兴宾区大部地区;羁縻思刚州辖今兴宾区西南部和合山市。羁縻芝州、羁縻归思州、羁縻纡州3州辖今忻城县等地域。
五代十国,开平元年(907年)属楚,南汉乾和九年(951年)属南汉。行政区划依唐制不变,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州治阳寿;严州辖来宾、循德、归化3县;兴宾区西南部及合山属羁縻思刚州;忻城县地属芝州、归思州、纡州。
宋开宝四年(971年)象州归宋,沿旧制。开宝七年(974) 撤销严州,将循德、归化县地并入来宾县,隶象州。景德四年(1007年),升象州为防御州。熙宁四年(1071年),撤销武化县并入阳寿县。元祐元年(1086年)恢复武化县,南宋时又撤销。此后至宋末,象州辖阳寿、武仙、来宾3县。景定三年(1262年),象州州治从阳寿迁至来宾县之蓬莱洲。
宋天禧四年(1020)废思刚州设迁江县,属宾州,为迁江得名之始,沿称至1952年并入来宾县始废。
宋庆历三年(1043年)以羁縻芝州、归思、纡州地合并置忻城县,属广南西路右江道宜州管辖,宣和元年(1119年)属右江道庆远军,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象州归元,设安抚司,属湖广行中书省;迁江县属宾州;忻城县属庆远路安抚司。十五年(1278年),改象州为路,治所从蓬莱洲迁回阳寿;十六年(1279年)忻城县改属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年间(1297~1307年)象州复改为州,辖阳寿、来宾、武仙3县;迁江县属宾州;忻城县改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元末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今市境属广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廖永忠攻下象州,象州属柳州府(府治今柳州市);忻城县属庆远府。洪武二年撤销阳寿县归并象州,改象州为散州,初辖武仙、来宾2县;迁江县改属柳州府;忻城县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洪武三年,忻城县又改属庆远府。洪武十年(1377)五月,武仙、来宾2县改属柳州府。宣德六年(1431年)武仙县改称武宣县,县治由阴江(今三里镇旧县村)移至高立(今武宣镇)。弘治十年(1497年)降忻城正县为土县,仍属庆远府。
清顺治八年(1651年)春,孔有德略取柳州旁近诸州县,象州、武宣县、来宾县、迁江县、忻城土县归清,建置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武宣县、迁江县、来宾县改属宾州直隶州。雍正八年(1730年)武宣县改属右江道浔州府(府治今桂平县境)。雍正十二年(1734),迁江县又改属思恩府(府治今武鸣县境),来宾县还属柳州府。
咸丰六年(1856年)大成国平靖王李文茂率部攻取象州、武宣县,改象州为相州,改武宣县为文兴县。咸丰十一年(1862年)清兵收复相州及武宣县,相州复称象州,文兴县复称武宣县。
清朝,忻城土县因隶属关系由宜山县承审。宣统二年(1910年),其地归入宜山县,但仍称忻城土县
近代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清代直隶州、厅均改为府,广西省划分为十府,象州改称象县,来宾县、象县属柳州府;武宣县属浔州府;迁江县属思恩府;忻城土县属庆远府。2年6月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来宾县、武宣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土县由省直辖。
民国6年(1917)。广西省划分为6道,来宾县、象县、忻城土县属柳江道,武宣县属苍梧道,迁江县属南宁道。
民国15年(1926)。广西省撤消道制,分为若干区,来宾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土县属柳江区,武宣县属苍梧区。
民国17年,忻城土县复称忻城县,来宾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县属柳江行政督察区。武宣县属苍梧行政督察区。
民国19年(1930)。广西省划分为12个民团区,来宾县、象县属柳州民团区;武宣县属苍梧民团区;忻城县宜山民团区;迁江县属宾阳民团区。
民国21年武宣县属梧州民团区;迁江县属南宁民团区;来宾县、象县、忻城县属柳州民团区。
民国22年(1933)。国民党广西省府开始在金秀瑶山内建立乡村保甲等政权机构,再次确认周围荔浦、修仁、蒙山、平南、桂平、象县、武宣7县分管金秀瑶山。
民国23年(1934)11月。广西省忻城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象县、武宣县属梧州行政监督区;来宾县、忻城县属南宁行政监督区。
民国25年(1936)9月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属浔州行政监督区;迁江县属南宁行政监督区;忻城县属庆远行政监督区。
民国29年(1940)。改用数字编行政督察区,迁江县属第一区(治南宁);武宣县、象县属第三区(治苍梧);来宾县、忻城县属第四区(治柳州);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在金秀瑶山设立县一级机构—金秀警备区署。
民国31年(1942)3月象县、忻城县改属第二区(柳州),7月,金秀警备区署改为金秀设治局。
民国36年(1947)象县又改属第三区(治苍梧),同年冬,广西省府撤销金秀设治局,改建金秀警备区署。
民国37年(1948)秋,金秀警备区署改为金秀警察局
民国38年(1949)解放前夕,迁江县属第一区(治南宁);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忻城县属第二区(治柳州)。11月1日,国民党金秀警察局奉命改名为金秀警察中队。
1949年11月到12月,各县相继解放,建立人民政权,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属柳州专区;迁江县、忻城县属武鸣专区。金秀瑶山区依旧属周围7县分管。1950年,忻城县改属宜山专区。1952年,迁江县并入来宾县;武宣县与象县合并为石龙县(驻石龙镇),来宾县、石龙县、忻城县属宜山专区。5月25日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县级),属平乐专区。
1955年8月,大瑶山瑶族自治区改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
1958年,宜山专区改名为柳州专区,专署由宜山县庆远镇迁驻柳州市,来宾县、石龙县、忻城县属柳州专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1960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石龙县更名象州县。
1962年3月,复置武宣县(驻武宣镇),象州县城迁至象州镇。
1966年4月8日,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为金秀瑶族自治县。
1970年,柳州专区改称柳州地区,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属柳州地区。
1981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合山市,来宾县的北泗公社划归合山市,属柳州地区。
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88号):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兴宾区,来宾市管辖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代管县级合山市。原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