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特色农业> 正文

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农牧业大区向强区转变

  • 2017-05-22 浏览:6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历史性转折新阶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攻方向。我区应正确研判农业发展新形势,树立新理念,把握新机遇,克服新挑战,培育新动能,加快实现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统筹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不断提高我区农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生产体系

  首先,要优化农牧业产品产业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统筹粮经饲协调发展。逐步改变我区玉米“一粮独大”的作物结构,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草果菜结合的种植结构。粮食作物要巩固提升优势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本着适区适种的原则,在玉米优势产区重点发展高淀粉、高赖氨酸的加工型玉米;在农牧结合区坚持种养结合,积极扩种青贮玉米;适应市场需求,鼓励发展鲜食型玉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要保持适度扩大态势,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继续加大设施蔬菜财政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市场供应能力。饲料作物要大力扩大种植面积,培育壮大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推进大小牲畜协调发展,改变“一羊独大”的养殖结构。坚持“稳羊增牛扩猪禽”发展方向,实施千万头肉牛发展规划,稳定奶牛养殖头数;顺应我国畜牧业生产区域“生猪养殖北上”的新布局,制定实施生猪产业发展规划,鼓励玉米主产区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鼓励发展附加价值高的特色养殖、特色种植,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牧民增收的大产业。开展马铃薯主食化行动,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马铃薯食物资源。

  继续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畜于草”战略,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草场,建设高标准农田草场,提升农田草牧场单位面积产出。大力开展以水为中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推广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种植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设施农业特别是蔬菜产业发展步伐,积极开展标准园创建活动。稳步推进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配套建设暖棚、畜圈、人畜饮水井、储草棚等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草场质量,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

  强化农牧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创新农牧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为农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建立一批现代农牧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牧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鼓励发展农牧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对企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牧业、精准农牧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农牧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加强生产标准化管理。实施国家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销全过程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实现内外标准的统一,用标准、规划来引领农畜产品的优质化。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以粮食、蔬菜、特色林果、中药材等为重点,涵盖生产、加工、储存、包装、运输、流通等环节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各环节的农业企业标准体系。着力培育和保护农畜产品的品牌,让品牌为农畜产品担保,通过品牌建设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提升安全食品供给水平。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农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监管,着力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重点产品生产企业推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产品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责任可追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大农药残留、水源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步伐。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

  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

  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加快实施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重点开展初加工、主食加工、质量品牌提升、技术集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鼓励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支持企业加强农畜产品深加工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促进农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

  促进农牧业产业链延伸。推进农牧民以土地草场经营权、农畜产品等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让农牧民既能获得生产环节利润,又能获得农畜产品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的利润,增强对农牧民增收的带动能力。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主产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优势农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实施主食加工提升行动,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围绕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安全风险,积极推进产销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行动。加快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分析模拟、冷链物流等技术在农牧业生产、流通、销售中的应用,积极利用电商、物流等现代商业模式对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进行改造。重点发展“互联网+农牧业+深加工”、“互联网+农牧场+配送”等模式,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特色农畜产品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

  积极开发农牧业多种功能。着力打造体验型新业态,实现农牧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推进农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家乐、牧家乐、采摘园、开心农场、开心牧场、葡萄酒庄、垂钓中心等体验型业态。充分利用生态风光、农牧文化、美丽乡村等元素,推动种养业、加工业、餐饮业、创意农牧业等互相渗透、互相提升,促进休闲观光农牧业提质增效。

  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

  鼓励引导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三大主体”,充分发挥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溢价收购、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多种形式,带动农牧民共同致富。

  开发农村牧区人力资源。优化我区农牧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队伍,把职业农牧民培养成为自治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主力军。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牧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牧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新牧民。

  推进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建立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农牧业生产过程和投入品的专业化管理水平。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与农牧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17年,全区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的比例力争达到50%,重点发展“订单农牧业”和股份合作。

  深入推进农村牧区

  重点领域和关键性改革

  积极推进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稳定农牧区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三权分置”改革。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引导农牧户自愿互换承包土地,实现连片经营。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集体的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实现农牧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权利,拓宽农牧民增收新渠道。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所在。应尽早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的地位、功能,提出扶持和发展措施;安排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要给予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扶持。从各地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鼓励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实力。

  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牧区。整合落实支持农村牧区创业创新的有关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地要加快建立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发挥政府支农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资本金注入、以奖代补、担保、贷款贴息以及PPP等多种政府支农投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等各种经济成分从事农牧业生产。构建新型农村牧区金融体系,为农村牧区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多样性的融资方案。

  健全农牧业保险制度。农牧业保险要服务于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适应农牧业产业链建设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在横向上,农牧业保险要尽快覆盖农林牧渔各主要产业;在纵向上,农业保险要与农牧业产业链加速融合,从农牧业生产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加工、储存、流通、贸易直至终端消费等各个环节延伸。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