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特色农业> 正文

镌刻在人类垦荒丰碑上的中国史诗

  • 2017-11-06 浏览:6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镌刻在人类垦荒丰碑上的中国史诗

——献给黑龙江农垦七十年

(一)

进军!进军!向荒原进军!

这幅版画,题为《第一道脚印》。画面上,乌云低沉,朔风呼啸,垦荒勘测队的几位战士扛着设备,拄着木棍,行进在苍茫雪原,身后一行脚印。

北大荒70年开拓史、奋进史、改革史,始于先驱者的第一道脚印,贯以后来人矢志不渝坚定的足迹,一路昂首挺胸,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迈向辉煌。

沧海桑田,大荒大仓!70年峥嵘岁月,三代人不懈奋斗,百万人勇往直前,北大荒创造了人类垦荒史上的罕见奇迹,书写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恢弘篇章,在共和国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立下不朽功勋。

大荒初拓,何等险恶。让我们回到70年前的荒原。乌拉本德——黑龙江垦区红兴隆分局五九七农场长林岛最东端的一个小高地。高地四周,是北大荒保存至今的一片原始沼泽。

大江拦阻,川涧切割,荆棘断道,冰雪极寒的大沼泽阻断人类文明进入。这里荒寂、荒蛮、荒寒,没有顽强生命力的灵物,实难在此生息繁衍。

1947年6月13日,18位荣复军人从延安来到北大荒,从此,黑土地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渐渐地,北大荒从东北原始大荒原,演变为农垦黑龙江垦区、北大荒农垦集团,进而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今天,这里早已成为“北大仓”,但对这片土地满怀深情的人们仍然唤她“北大荒”。

鸟瞰祖国东北方,5.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肥得冒油,113座农场如星辰镶嵌在夜空,承载着历史,孕育着希望。

这样的功勋,彪炳史册。从垦荒种粮到建设边疆,黑龙江农垦在屯垦戍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贡献卓著。

这样的巨变,震古烁今。从苍茫荒原到壮美粮田,黑龙江农垦始终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

这样的担当,荡气回肠。从初建之时“出粮食、出经验、出人才”到如今组建农业航母参与全球竞争,黑龙江农垦总能在最紧要关头冲在前方,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她“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从历史中走来,北大荒以如椽巨笔在人类垦荒丰碑上镌刻下恢弘的中国史诗。踏上新征程,黑龙江农垦锐意改革,劈浪前行,向着更光明的未来坚定迈进!

(二)

一根弯木做辕,后端固定着犁铧,前边两根麻绳为索,这就是“北大荒开发第一犁”。苍茫荒原面前,一具木犁的力量何等渺小。但是,14万转业复员军人、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组成的垦荒大军,以及168万新时代的北大荒人,凭着一往无前的气概,汇聚起磅礴之力,足以征服荒原上的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

这样的进程,气贯长虹。英雄群体的无畏之势、前进之姿,定格在黑龙江垦区历史的丰碑上。

开发北大荒靠的是集团式作战。第一批拓荒者是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共和国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们。他们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从朝鲜战场的炮火里凯旋而来,摘下胸前勋章未洗征尘便投身波澜壮阔的垦荒伟业,再立新功,续写辉煌。

王震、李在人、周光亚、余友清、李桂莲、郝光浓……从1947年第一个军垦农场诞生,到1976年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种、兵种共计14万余最可爱的人投身北大荒。铁流滚滚,障百川而东之,英雄儿女拼将血肉之躯,铸就熠熠闪光的别样军功章。

“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住我们远征的决心!不管边疆的风云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1955年8月,61名热血青年组成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挺进北大荒,在萝北荒原上建起了集体农庄——北京庄。内地支边青年群像的画轴,从此有了第一帧。

天津庄、哈尔滨庄、山东一庄、山东二庄……青年垦荒队员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镐建设第二故乡。山东、河北、四川等地支边青年纷纷响应号召,背起行装辞别亲人,踏上征程远离故乡,高举垦荒旗帜,奔赴三江平原,将青春甚至生命留在了这片黑土地上。

“我永远是北大荒人!”“我们是北大荒毕业的!”今天,如游子回到故乡、学子重返母校一般,一批批知青带着对青春的回忆,从祖国各地重返北大荒。

前进、前锋、前哨……从一批“前”字头农场的名字里,仍能感受到当年知青挺进荒原的豪迈激情。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知识青年把城市现代文明带到了偏远荒芜的边疆,也在北大荒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锤炼了钢铁般的意志,在生命中注入了直面一切艰难的基因。

铁石相击,而生火花。改革年代的先驱,是北大荒第一批家庭农场主。转业老兵王木存率先承包,告别了“大锅饭”,顶住了“翻烧饼”,浇灌出垦区改革的“第一朵报春花”。北大荒二代葛柏林打破铁饭碗,直面风雨,在乌苏里江畔的荒地上安家再创业,打造出让一些发达国家的农场主都赞叹不已的现代化家庭农场。

从1984年到1996年,黑龙江垦区20多万家庭农场主以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向“国家出钱我出力”的体制机制挥手作别,成为北大荒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看到一望无际的稻田,一排排大马力机车,我就认定这里是我梦想中创业的地方。”2010年,24岁的西北小伙儿何培雄来到红卫农场,用一项项技术创新,将他在中国农业大学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北大荒的万顷稻浪。

斗转星移。创业者勇往直前的激情从未冷却,奋进者坚定前行的脚步永不止息。70年前荒原上的第一把火光,仍照亮着新时代北大荒人的光荣与梦想。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