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咸阳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咸阳,是陕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阳东邻省会西安,西接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与甘肃接壤。辖2区1市10县,总面积10246平方公里,总人口492.86万。
咸阳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咸阳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中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
咸阳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及中华养生文化名城。
咸阳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医药、纺织、食品、建材、航空物流、太阳能光伏等九大产业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雄厚基础。
2014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
旅游
旅游
旅游景点
咸阳遍地秦砖汉瓦,境内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五陵塬上有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
大佛寺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西兰路旁,寺窟始凿于北朝,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起名应福寺。北宋改名庆寿寺。明以来俗称大佛寺,以阿弥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
彬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开元寺塔、彬县塔,民间称“雷峰塔”。位于县城内西南紫薇山下,塔高46.94米,塔底宽度14.04米,为楼阁式砖塔。
武陵寺塔
该塔身高27.5米,直径6米,周长21米,七层八楼,第砖质木式结构。重檐楼阁式,层层有斗拱飞檐,角有风玲,楼门有圆有方,外有平座栏杆,所雕图案各异。塔身内为两米见方天井,木质楼梯旋绕直达塔顶。隔层拱门相对,出拱门凭栏可以俯瞰四面山色。
1981年,该塔被定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竖立署名永寿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标志碑一块。塔周围曾有残砖断瓦,石佛像出土,塔下有清道光年间重修武陵寺石碑一道。
北杜铁塔
北杜铁塔又名千佛铁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距咸阳市15公里的北杜镇。塔方形十级,高33米,边宽3米,纯铁铸成。
三原城隍庙
三原城隍庙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来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有岳飞书《出师表》和于佑任(三原人)书法真迹。
秦城遗址
咸阳是战国晚期秦国和秦代的都城。遗址位于今咸阳市区东15公里,南临渭水,北距台塬,面积约20平方公里。
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茂陵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汉阳陵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
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
旬邑泰塔
沧桑泰塔泰塔坐落于旬邑县城中学院内,修建于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塔高53米,占地120平方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内中空,有木梯盘旋至顶,每层有拱形门洞与长方形的假门相间。
2001年泰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淳化苹果 淳化刺绣 永寿槐蜜 彬州梨
梨枣木 蓼花糖 乾县柿子 乾洲广杏
彬县御面 三原金线 普集烧鸡 乾县锅盔
biangbiang 泾阳茯砖茶 大晋枣 咸阳花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咸阳市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公元前21世纪,市境西部为有邰氏封地,东南部为有扈氏管辖地,北部为畎夷等。
原始氏族部落,属禹贡九州之雍州。殷商时期,发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国,市区在市境东南部。
公元前1066年(武王十一年),周武王灭商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封其弟姬高于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咸阳原)。
穆王发兵攻犬戎,俘其五王。将犬戎从犬丘(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兴平东南)逐到市境西部至陇山一带。
公元前909年(懿王元年),因俨狁侵扰自镐徙都犬丘。
公元前350年(显王十九年、秦孝公十二年),秦建都咸阳,次年自栎阳徙都咸阳。
秦朝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定都咸阳。秦末项羽入关,废郡县,恢复分封制,将秦内史和上郡一部分划为雍、翟、塞3国,是为“三秦”的由来。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两汉时期
西汉建都长安,距咸阳仅十余里,咸阳北原为西汉皇室的陵区,地位仍很重要。西汉十一个皇帝中有九个葬在咸阳北原,有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汉文帝霸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宣帝杜陵,汉元帝渭陵,汉成帝延陵,汉哀帝义陵,汉平帝康陵。这些陵墓周围还有许多权贵功臣的陪葬墓。当时还从全国各地迁徙富豪大家,在皇陵周围设置邑县。
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咸阳的版图分布在扶风、冯翊、新平诸郡内。到西晋,咸阳境内有始平郡、新平郡、安定郡、扶风郡及诸郡所辖数县。东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过灵武县、石安县、咸阳郡等建置。至北周末,境内有分属3州辖下的咸阳、扶风、新平、云阳、冯翊、平凉数郡的十余个县。
隋唐时期
隋初废除郡制,置州、县两级地方政区,后又改州为郡。至隋末,境内有京兆郡的始平、武功、醴泉、上宜、三原、泾阳、云阳7县,北地郡的新平、三水2县,安定郡的鹑觚县东北部。
唐代,在关中设京畿道,改豳州为邠州,至唐末,境内有京畿道京兆府的咸阳、三原、泾阳、醴泉、云阳、兴平、武功、好畤、奉天9县,邠州及所辖的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五代时至后周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好畤、醴泉、武功6县,耀州的三原、云阳2县,乾州及所辖奉天县,邠州及所辖新平、三水、永寿、宜禄4县。
宋元时期
北宋在陕甘置永兴军路,置淳化县,撤销乾州,置醴州。北宋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耀州的三原、云阳2县,邠州及所辖新平、宜禄、三水、淳化4县,醴州及所辖奉天、武功、醴泉、永寿、好畤5县。金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云阳4县,耀州的三原县,乾州及所辖奉天、醴泉、武亭、好畤4县,邠州及所辖新平、淳化、永寿、宜禄、三水5县。元代在陕西置行中书省,境内有奉元路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耀州的三原县,乾州及所辖醴泉、武功、永寿3县,邠州及所辖新平、淳化2县。
明清时期
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公元1371年(洪武四年)将咸阳迁到渭水驿,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秦都区所在地,后置三水县、长武县。明末,境内有西安府的咸阳、兴平、泾阳、三原、醴泉5县,乾州及所辖武功、永寿2县,邠州及所辖淳化、三水、长武3县。清代除将乾州、邠州改省直隶州外,仍延明旧制。
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省以下的地方政区改为道、县两级,咸阳归关中道管辖。1933年撤销道制,只存省、县两级。
1935年后陕西全省县以上设10个行政督察区,境内置有第二、第七、第九、第十等4个督察区的辖地。同一时期,中共中央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在旬邑县、淳化县和铜川耀州区一带设关中特区,1940年改为关中分区。
1949年5月设立咸阳分区,辖咸阳、长安、户县、周至、兴平、武功6县。
建国后
1950年5月咸阳分区更名为咸阳专区,撤销邠县分区,其中醴泉、栒邑两县划归咸阳专区;撤销三原分区,所属的三原、泾阳、淳化、高陵、富平、铜川、耀县7县划归咸阳专区;咸阳专区的长安县改由省直辖;武功县划归宝鸡专区。
1953年1月撤销咸阳专区,所属的咸阳、鄠县、铜川3县及咸阳市改由省直辖;富平、三原、泾阳、高陵、耀县5县划归渭南专区;栒邑、淳化、兴平、醴泉、盩厔5县均划归宝鸡专区;设立咸阳市,以咸阳县的城区及钓台区七里乡、珠泉乡石都村一带为其行政区域。
1961年10月,咸阳专区辖咸阳市及兴平、鄠县、盩厔、高陵、三原、泾阳、淳化、醴泉、乾县、永寿、栒邑、邠县、长武13县。
1958年11月撤销咸阳县,将原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咸阳市。
1960年12月国务院批准将原属省直辖的乾县、邠县、盩厔、兴平4县,划归咸阳市。
1961年8国务院批准设立咸阳专员公署。西安市领导的鄠县和咸阳市领导的乾县、邠县、盩厔、兴平4县,及省直辖的三原县和新设立的淳化、邑县、长武、永寿、醴泉、泾阳、高陵7县划归咸阳专员公署领导。
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醴泉为礼泉、栒邑为旬邑、邠县为彬县。
1966年6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咸阳地区的咸阳市划归西安市代管。
1969年,咸阳专区改名咸阳地区。
1971年10月国务院批准西安市代管的咸阳市重新划归咸阳地区。
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原宝鸡地区的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原县级咸阳市改为秦都区,咸阳市辖秦都、杨陵2区及武功、兴平、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1县。
1986年12月,以市区乐育路为界,分秦都区、渭城区。
1993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兴平县,设立兴平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兴平县的行政区域为兴平市的行政区域。
199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杨陵区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管委会为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管辖县级杨陵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咸阳成为核心城市之一
关中天水经济区咸阳成为核心城市之一
2009年6月25日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规划》把咸阳作为“一核、一轴、三辐射”中的“一核”,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规划目标,确立了咸阳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地位,为咸阳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标志着咸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