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基地建设稳步提升。我盟占据生产绿色、有机食品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独特优越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使我盟具备打造国家级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先天优势和条件。基于此,盟委、行署适时提出了实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优势特色产业工程”,要打好绿色牌、走好特色路,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上规模、上档次。截至目前,全盟通过认证的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已达198个,通过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面积45.7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20.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18.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740万亩。全盟牧业年度牲畜存栏总数已达1343万头只,仅肉羊一项就存栏近1200万只,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为有效对接大型农牧业龙头企业,着力延伸农牧业产业化链条提供了保障。同时,立足全盟各旗县市的实际和资源禀赋,我盟还对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重点布局。其中,乌兰浩特市重点发展水稻、肉牛养殖、中蒙医药产业;扎旗重点发展水稻、肉牛肉羊养殖和生猪产业;突泉县重点发展杂粮杂豆、设施农业、肉鸡养殖产业;前旗重点发展水稻、肉羊养殖和林果产业;中旗重点发展有机粮油、肉羊和马产业;阿尔山市重点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林下产业等。
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全盟着力推进龙头企业建设,重点龙头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截至目前,盟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达到8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25家,盟级龙头企业55家。全盟现有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0家,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4家,主要涵盖粮油、畜禽、酱菜、食用菌、果汁饮料等领域。乌市金谷粮油米业加工有限公司、岭南香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白狼天原林产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框架。今年1—5月份,销售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的农牧业加工企业有106家,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增加值9.7亿元,利润3.2亿元,上交税金0.75亿元。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我盟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
品牌建设提档升级。实施农畜产品品牌战略是做强农牧业产业化的主要路径和方向。近年来,全盟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商标认证的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加大对商标注册企业产品广告宣传扶持力度,加快“互联网+”在农牧业品牌培育和推介中的应用等诸多举措,着力推动我盟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提档升级。目前,全盟已涌现出一批在盟内外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品牌,其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5个,内蒙古著名商标2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登记4个。“二龙屯”“科沁万佳”“保安沼”“阿尔山”“草原盛业”“草原金谷”“阿希达”“金格勒”“雪峰”等一批孕育自兴安盟的本土品牌纷纷抢滩国内一线城市市场,甚至走出国门,畅销海外。
2015年3月,我盟正式启用了“兴安盟大米”地理标志商标,通过冠以兴安盟的地理标志商标,可以区分兴安盟大米与其它地区大米的商品来源,统一“兴安盟大米”的品牌大旗,增强品牌知名度,并能通过法律手段使“兴安盟大米”品牌得到有效保护,提高我盟原产地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纽带,是农牧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盟围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牧民的带动作用,以探索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为突破口,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分配格局,努力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拓展新空间。目前,我盟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的合作方式得到不断创新和完善,由单纯的企业与农牧户合作方式,逐渐发展为经纪人、合作社、产业基地、金融部门等参与的多种合作,形成了股份合作型、订单合同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合作组织型、价格保护型等多种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了解,通过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我盟龙头企业已带动农牧户21万户,同比增加2万户;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3万人,同比增加0.2万人。
- 上一篇:青海签约26.7亿元特色农牧业项目
- 下一篇:鄂尔多斯市:精准扶贫以生态农牧业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