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农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一是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依据“稳粮、优经、增蔬、扩饲”的发展思路,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州预计完成农作物播种18.3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8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07万亩,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4.52万亩,推广种植蕨麻、中藏药材、藜麦、紫花苜蓿100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加。二是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河南、泽库“高原之家”科技生态园和全省生态有机畜牧业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同仁、尖扎标准化养殖,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全州标准化养殖场达到23家。三是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全州冷水鱼养殖厂达到10个,养殖网箱达到475个、5.4万平米,预计年产量突破2000吨,“虹鳟鱼”“高白鲑”等4种冷水鱼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四是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施以采摘园、垂钓园等为主题的6个农牧业休闲观光旅游基地建设,“农家乐”“牧家乐”“水上游”休闲观光旅游农牧业蓬勃兴起,进一步拓宽了农牧户增收渠道。
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快农牧业品牌建设。将打造有机品牌作为深化农牧区改革的重要举措,扎实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完成泽库县“藏羊”“牦牛”“蕨麻”“金黄菇”和河南县“欧拉羊”“河曲马”,同仁县“晶黄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阿米雪”“叶堂”“绿草源”“瀞度”矿泉水等商标知名度不断提高,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正在逐步形成。二是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88家,稳步推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名录。加强示范区(社)建设,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22家,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省级“菜篮子”生产基地8个,打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三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按照“五不漏”的原则,开展牲畜重大疫病防疫,调运口蹄疫疫苗295.8万毫升,免疫牲畜数305万头(只),免疫率达到100%。加强犬驱虫控制,家犬驱虫6.58万只、流浪犬驱虫1230只。
推进创新驱动,增强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有序推进智慧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建设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个、示范基地10家,推广新技术8项。二是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青海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科委等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突破了有机畜牧业、有机奶业、冷水鱼养殖等领域一些技术难题,合作研发了农畜产品可追溯体系信息化软件,进一步推动产品标准化。“阿米雪”“绿草源”“高白鲑”等品牌实现实时上网查询。三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全州科技部门、科研单位、科技园区和合作社的40个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选派130名科技特派员到全州32个乡镇130个行政村和6家企业进行科技指导。泽库、河南运用“互联网+农畜产品”营销模式,依托省内外40多家直销店,拓宽农畜产品的销售渠道。四是加强新兴职业农牧民培育。进一步加大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工程力度,培育各类实用人才3000人,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推进政策支持,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面启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网上发布招标公告,23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项目和3家监理项目正在开标。加大农牧业补贴力度,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00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20万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6亿元。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成立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建立县级财政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担保贷款额度授信机制、代偿责任三方分担机制(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40%、县级政府30%、贷款银行30%),补贴50%的基准利率,支持农牧业合作组织、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小微农牧业等适度规模经营。三是不断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注重发挥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桥梁作用,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产值超千万元的1家,500万元的8家、百万元的10家,部分企业在京、沪、粤等地区开办营销窗口10个,进一步提高黄南州特色农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 上一篇: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京开幕
- 下一篇:凝心聚力 再创佳绩